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有個關於讀書的帖子,是這樣問的:

1、一本紙質書籍,你可以連續看多久?

2、網絡書和紙質書那個合算?

3、有哪些書你堅持看完了?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大部分人的答案比較統一,現在移動設備這麼先進,網絡如此發達,需要的知識,可以用更加快捷的方式獲取,誰還浪費時間看書呢?

確實是這樣,全民網絡時代,依靠速度和便捷,電子書籍已經把傳統紙質書籍或媒體,遠遠拋在身後,現在如果看到某個人靜靜的坐在那裡,捧著一本書,我們更願意把他看做是一種休閒。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人生很忙,也很短暫,書籍恰好是人生中最好的朋友。每一頁紙張上的文字,都是流淌著的智慧,我們跨越時空,與他人思想碰撞,感悟。所以說,讀書是時光的逆流,是遇見未知的自己。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2020世界讀書日到了,在沒有進入新媒體時代,前人是怎麼看待書籍的呢?

  • 書能修身養性。“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林語堂
  • 書通人情事理。“每一次翻開書籍,都是與老友重逢”——伏爾泰
  • 書開智慧之門。“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鄭玄
  • 書是謙謙君子。“如果我閱讀得和別人一樣多,我就知道得和別人一樣少”——霍伯斯
  • 書養凌雲壯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 書可安身立命。“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2016年有數據顯示日本年均閱讀量達到12.3冊。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比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長;

讀書無論是出於功名,還是樂趣,至少都可以緩解精神貧瘠,但是應該看什麼書,還是應該有所選擇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人總是能找到合適有用的書,並且能夠獲得滿足。捫心自問,你需要什麼,就應該看什麼書,黑紙白字不會騙人。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所以我推薦兩類書籍:

1、大眾公認的經典之作、傳世之作。不要懷疑別人的智慧,人家用眼光和心得推崇的書籍,一定有人家的道理,而且這些經典之作,一定有閃爍著智慧的文字和思想。

2、自己有需要的書籍。無論是尚在校園,還是走入社會,必定有很多我們需要探索的難題,需要擴展的認知,如果你認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業”,那就有目的的選擇有需求的書。

我們從事的是語言障礙矯正,這些年,老師一直幫我推薦一些專業的書籍,而我也從職業角度出發,收集了一些自認“開卷有益”的好書。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推薦一:《平凡的世界》

古有夸父逐日,試圖讓太陽聽從人類的指揮;今有路遙花費六年光陰,泣血創作《平凡的世界》。無論是夸父還是路遙,他們都耗盡了自己的生命,倒在了乾渴的道路上,可他們留下的精神是不朽的,也將啟迪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美好向前。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路遙就是為文學而生為文學殉道

重讀路遙我們會看到,在改變命運的艱難行進中,他是如何克服傷痛、迷茫和孤獨,一步步去完成人生的救贖。

或許,平凡才是人生唯一的真相。

在《平凡世界》這整部小說中,並沒有用華麗的文筆來描述,有的只是簡單和樸實:

沒有炫技,更沒有刻意的煽情,像是一部簡單且深刻的長篇紀實文學,無論是感情或事件,都是真實的紀錄與呈現。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平凡的世界》是

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不可錯過的好書#

恰逢世界讀書日,曾被奧巴馬和雷軍讚賞過的這兩本書,你讀過嗎?

三本書才89元,僅僅是平時一次娛樂消遣的費用,買本書不如看看自己:即使我們活在一個平凡世界,也要努力向上向善,去為我們的世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