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蚊子再度來襲,小心登革熱“叮”上你

作者:韓宏豔 鞠盼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

登革熱(dengue fever)又稱波爾加熱、五天熱等。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其特徵為發熱、關節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和白細胞減少。

病例經過

呼吸道病原體九聯檢在我科已開展一年多,一日我正在像往常一樣看著片子,這時一張片子裡的3號孔呈弱陽性(見圖一),讓我一下警覺了,因為這個3號孔陽性並不多見,它陽性了則代表著患者Q熱立克次體(IgM)陽性,這種病原體感染是非常少見的。

於是我趕緊查看患者的其他檢查結果,這是一位門診患者。5天前曾在我院檢查血常規,白細胞5.21*109/L,血小板184*109/L,而今天的血常規白細胞只有2.56*109/L,血小板7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36.5%,淋巴細胞百分比45.8%,C反應蛋白1.39。5天左右時間患者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這肯定是不正常的,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惱人蚊子再度來襲,小心登革熱“叮”上你

圖1 Q熱立克次體

帶著這個疑問我到患者就診的門診去一探究竟,這位患者男性,36歲,因“反覆發熱4-5天”就診於我院呼吸科門診,患者不明原因出現高熱(自述最高溫度可達39℃),第二天出現腹瀉,4次/日,水樣便,服用蒙脫石散和左氧氟沙星後腹瀉緩解,後間斷髮熱,發熱時口唇較多脫屑,現已緩解,無咳嗽咳痰,體格檢查咽部稍充血,扁桃體不大,雙肺呼吸音清,接診的醫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呼吸疾病專家,通過檢查結果就初步診斷這是其他病原體導致的發熱,因此希望藉助呼吸道病原體九聯檢這個檢查能得到線索。

病例分析

Q熱的臨床症狀通常是高熱,起病急驟,惡寒戰慄,體溫迅速高達 39℃-40℃,劇烈和持續頭痛,腰肌和腓腸肌疼痛也較明顯,眼眶、關節、胸部疼痛時有發生;Q熱引起肺炎的比例較高,常有咳嗽、胸痛等症狀;Q熱還常可引起肝炎,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和黃疸,少數病例有失眠、腹瀉、腦炎等。這位患者有高熱、腹瀉等,與Q熱的症狀基本相符,Q熱立克次體(IgM) 弱陽性(±)也支持Q熱的感染。

到此似乎看起來Q熱感染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慢著,等等,是不是還缺點啥?還缺點啥呢?對,還缺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因為Q熱立克次體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動物感染比較普遍,城市當中貓狗成為主要的傳染源,那這位患者有無飼養貓狗寵物,是否有到畜牧疫區?

經與接診醫生溝通詢問後得知病人未飼養貓狗寵物,無畜牧疫區接觸史,流行病學資料並不支持Q熱的感染,到底是哪個出錯了呢???難道是其他的什麼干擾了檢測?考慮到目前是登革熱小幅流行,登革熱的臨床症狀通常急性起病,首發症狀為發熱,可伴畏寒,24h內體溫可達40℃,伴頭痛,全身肌肉、骨骼和關節疼痛,明顯乏力,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患者可在顏面四肢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典型皮疹為見於四肢的針尖樣出血點及“皮島”樣表現等;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點瘀斑、牙齦出血。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減少,多數病例早期開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點,白細胞分類計數以中性粒細胞下降為主,多數病例有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超過半數的患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部分患者心肌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部分患者可出現低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如此看來登革熱的很多症狀與Q熱相同,實驗室檢查結果相似。因此我們用患者血清進行登革熱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待複查)見下圖2:

惱人蚊子再度來襲,小心登革熱“叮”上你

圖2 登革熱血清學抗體篩查

看到檢測結果我們初步診斷患者為登革熱,遂聯繫患者及感染科住院隔離治療,並送血清至疾控中心確診。追問病史發現患者有蚊蟲叮咬情況,查體可見四肢散在充血性斑疹,伴瘙癢,第二日接疾控中心電話確診為登革熱。患者住院後轉氨酶迅速升高,幸好經過及時有效治療,症狀、體徵緩解,血象恢復,肝功明顯好轉,一週多後解除隔離痊癒出院。

總結

這是一例由於立克次體弱陽性引起警覺,觀察到患者在短期內WBC、PLT下降,CRP未明顯升高,進而診斷登革熱感染的病例。Q熱立克次體感染與登革熱感染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有很多相似之處,臨床鑑別診斷時對於病史的追問就非常重要,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我們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此病例患者的立克次體弱陽性在結合病史後判斷為非特異性陽性,結合血常規結果發現了疑點,正是站在病人為中心的出發點我們去追問病史,追查其他檢測手段,才沒有漏檢病人,這是檢驗人應該有的品質。由於登革疫苗仍處於研製、試驗階段,即將來臨的夏季,防蚊、滅蚊成為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而作為臨床醫務工作者,控制傳染源,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與治療患者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