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開一間書屋的衝動,是在我閱讀完《島上書店》才有的。
這本書講的是開了一間書店的A.J.費裡克,如何從慢性自殺式的生活中一步一步恢復正常的故事。
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在慢慢講述A.J.圍繞書籍展開的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他不算完美的一生。
他的人生,隨處可見!所以,這個故事情節不怎麼吸引我。
但是我卻被書中出現的經典書籍,愛書懂書的人們,以及A.J,和蘭比亞斯為了愛而改變的勇氣所折服!
無人是孤島,一書一世界
所有人都因為書,因為付出,因為愛連接在了一起!平凡且真實!
所以,我想有一間書屋!有點像小島書店的樣子。
1 沒有書店的小鎮算不上是個小鎮!
故事的開篇這樣描述小島書店——1999年迄今艾麗絲島唯一一家優質文學內容提供者。
這家書店坐落在孤島上,如一座“文化孤島”般坐落在小島的中央。只出售優質文學書籍,沒什麼本地顧客,全靠夏季旅遊旺季的外地遊客光顧勉強維持著。
就是這樣一家書店,他的妻子妮可仍然不放棄,只因為:沒有書店的小鎮算不上是個小鎮!
大多數人如果能給更多事情一個機會的話,他們的問題就都能解決。
A.J.人生的轉折就是因為一次機會的出現——瑪雅。
他用愛守護著瑪雅,把書店建造成了瑪雅的天堂,讓孤兒的她快樂健康的成長。
書店有十五個瑪雅寬,二十個瑪雅長,這是瑪雅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測量的。
因為愛,孤獨的A.J.成了小鎮的焦點,也逐漸恢復了他正常的生活!
書店漸漸成為了小鎮的中心,人們每次來都會看看書,或者乾脆買一本。讀書會從一個逐漸發展到了十幾個,書的種類也從單一的文學書拓展到了兒童繪本,暢銷書、雜誌等等。
書店熱鬧起來了,小鎮也變得不一樣了!
所以說,有小島書店的艾麗絲島是幸運的。
至少比我瞭解的很多三、四線城市幸運!雖然很多地方是有書店(至少有新華書店),但幾乎沒有人購書!
這裡的書店很難讀到樣本書。暢銷書都是用透明膠帶封死的,只能看看封面、簡介、腰封、名家推薦,已經完全沒有了在書店與“有緣的書”偶遇的驚喜。
如果在這裡挑選書籍和網上差不多,甚至還沒有網購來的愜意,那麼書店也不再是人們嚮往的“知識的殿堂”了!
雖然如此,再小的城市也還是需要書店這個地標的。
除了書店,其實好一點的村都有自己的圖書室,書籍不多,但也能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
可是,有不代表能用!
正如今年7月底,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的雲南宣威市海岱鎮舊屋村的一處農村飲水工程。
10年未見一滴水 卻記載“運行良好”!就是屬於”有卻不能用“的典型。
農村圖書室與之何其相似!。
同樣也是民生工程,同樣的讓人心寒!
這樣的書店,這樣的圖書室,只能叫一個地標,卻不能稱之為文化的傳播地!
書店是一個地方“文化燎原的火種”,是互聯網時代的英雄!
所以,我想有一間書屋,不只是一個堆滿了書的房間而已!
2 做一個指導別人遇到好書的人!
只有書,沒有懂它的人也等於空守著寶庫,而不得入。
所以需要一個懂它們的人讓它們找到滿意的歸屬。
主人公A.J.就是這個懂書的人——一個指導小島居民們讀好書的人!
所謂的導師,就是指導你遇見好書的人,而這些好書能讓你心裡燃起一把不息的火焰。 ——《深閱讀》
讀書要因人而異,更要循序漸進!
他給蘭比亞斯警長推薦的書,從大眾市場平裝書(傑佛裡.迪弗),到後來的埃爾莫.倫納德,再到沃爾特.莫斯利、科馬克.麥卡錫,直到最近的凱特.阿特金森。給小鎮的婦女們精選“妻子”類的熱門讀物,給了瑪雅挑選了很多優質的繪本讀物等等。
A.J.用淵博的知識給予小島居民們讀書指引!
島上的居民因此才沒有誤入“自以為是”的陷阱中,還將讀書會保持了十幾年。
如果書讀的不夠,只依賴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明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
現在的書店裡,已經很少遇到像A.J.這樣的“導師”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尋找可以指導我們讀好書的”導師“呢?
”導師“可以是你尊敬的前輩、老師、領導。有句話說:想要快速成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近牛人。只要向你認為值得你學習的榜樣虛心請教,相信結果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導師“也可以是各種知名報刊、雜誌和行家撰寫的書評,也可是各類報刊的企劃。如果沒有參考,至少可以參考網絡書店(亞馬遜、噹噹、京東……)上網友的評論。
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品位,全憑自己的愛好或者廣告推銷決定要讀什麼書,結果必然導致獲取的知識雜亂,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更不要提完善體系,就像在海的表面隨波漂流,永遠無法潛到更深的海底!
所以在形成成熟的信息認知體系之前,特別需要一位指導你遇到好書的人——就像A.J.一樣!
書屋易建,導師難求!
所以,我想有一間書屋,從一個愛書的人,與時間為伴,變成一個懂書的人!做一個能幫助別人讀好書的人!
3 只願他們能多讀一本好書!
A.J. 一生物質上算不上富裕,唯一值錢的就只有一本《帖木兒》,可他的心確是富足的,裡面裝著的是書籍裡的萬千精彩。
雖然讀書的意義不言而喻!可為什麼人均閱讀量卻那麼低呢?
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
2018年我國人均閱讀4.67本紙質書。由此可知,擁有讀書習慣的人少的可憐!更不必說大數據的主力均來自於大城市!
僅僅是4.67本!
可就是這樣的平均值,也有人無法企及!
我們忽略了一個隱秘而龐大的群體——留守兒童,約佔農村兒童總體近1/3。
他們是一群即缺少父母陪伴,又沒有書籍滋養,卻又快速成長著的孩子們!
他們一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要遠大於讀書的時間,有的甚至除了課本沒有讀過其他書籍!
他們正是缺少一個機會——閱讀的機會。
不是必須要一個偌大的圖書館,乾淨整潔的環境,或許他們僅僅需要的是給他們多一次閱讀的機會,給他們多一點點優秀的書籍;又或許他們僅僅需要的是親身參加一次讀書演講,與榜樣一次近距離交流……。
也許你會反駁:這些硬件學校裡有,老師也會留類似的作業啊!
注意:完成作業不能等同於養成讀書習慣。
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作業是被動完成,具有要求、命令的性質,而讀書需要自發的、主動行動起來的!
要想讓留守的孩子們多讀書,僅靠我們多捐贈書籍、多建造圖書室是不能實現的!
他們還需要一個導師,也許是他的老師、也許是他的父母、也許是他的親朋……但終究需要這麼一個人,來幫助他、指導他開始閱讀之旅!
他們需要一次深入接觸書籍的機會!也許更需要一名指導他們讀好書的人!
所以,我想有一間書屋,只為能讓他們多讀一本好書!
4 我想讓書成為一粒種子,讓書屋成為一個起始站!
人,都要先學會愛和付出,哪怕一點點!
我想讓書成為一粒粒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裡,成為幸福的源泉。
我想讓書屋成為某個人閱讀的起始站,乘著書籍的列車,踏上多彩的人生。
我希望我能在讀書方面更精進一點點,能幫助某個人,哪怕一點點。
我希望我能堅持,因為愛!
我希望我可以有一間小書屋——只為了和孩子們一起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