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一天晚上,以前的同事程青突然找我訴苦。她說她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跟母親相處和交流了,跟她的關係就像一團漿糊——黏稠、滯重、模糊不清。同時,她又被母親一股強大的氣壓壓得喘不過氣來,想要逃離,又不能。


程青的情況我瞭解。她從小跟著母親在農村生活,十來歲才來到城市投奔父親。不幸的是,父親在跟她們團圓後不久便病逝了,留下她們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田園歡歌

程青的母親生性好強,在農村因為生了個閨女不被公婆待見,又經常被姑嫂欺負,因此練就了一身打極品的本事。


從小,程青被這個野蠻又潑辣的親媽保護得很好。沒人敢欺負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程青越來越不喜歡母親的這種強勢和霸道。自己做什麼事兒似乎都不能讓母親滿意,她總是說:“你離了我該怎麼活呀!”但凡,程青一句話沒聽母親的,就會遭到她的嚴厲訓斥和責罵。


久而久之,程青變得沒有主見,沒有思想,什麼事兒都不敢自己做主,就像一隻沒有生出羽毛和翅膀的小雞,躲在老母雞寬大豐滿的翅膀下。甚至連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大事,程青都無法自己做主。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她在母親的操辦下,嫁給了一個所謂的“有錢人”。儘管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總算脫離了母親的“教導”和“管控”,這對程青來說,也算一種解放。


但是,好景不長。有了孩子後,母親主動搬到了她家裡,幫她帶孩子。程青的痛苦又開始延續。她感覺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團黏稠的漿糊。她快要窒息在這團漿糊裡,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亞洲的家庭


仔細分析,造成程青這種漿糊生活的原因有三點。


其一,因為程青的母親既沒有得到的丈夫的愛,也沒得到公婆家支持系統的支持,因此她將所有的感情和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與女兒形成了一種不正常的共生。她無所不至的控制女兒,就是想和女兒始終綁在一起,永不分離。


其二,程青在三歲前的分化期,未能順利完成分化,沒有建立起個體自我。因而,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什麼事兒都聽母親的。


其三,因為長久地被母親精神控制,程青已經形成了嚴重的習得性無助。因此,她想反抗母親,卻總是感覺無力。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看著她黯淡無光的眼神和蒼白浮腫的臉,我對她說:“改變你媽,已經不可能,那只有改變你自己。”


我建議她學學心理學,不但有助於形成獨立自主的內聚性自我,還有助於正確養育孩子,不再讓孩子重蹈她的覆轍。


或遲或早,人總是要覺醒的。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後來,程青在我的建議下,學了心理學,自我意識和邊界意識逐漸覺醒。她強烈地感受到了母親對自己生活的入侵。她也渴望能夠過一種獨立自主,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她再次來找我,我對她做了如下三個建議:


首先,應該改變對“孝順”的認知。母親含辛茹苦拉扯大自己沒錯兒,但不能用“孝順”來綁架孩子,犧牲孩子的幸福。倘若孩子的生活遭到“親情”的入侵和綁架,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拒絕。頂撞母親不是不孝順,違抗母親,也不是不孝女。


其次,從小事開始保護自己的邊界。比如從給孩子餵飯,換尿布這樣的小事開始,堅持自己的主張,絕不妥協。


最後,不論是語言還是行動上,都要讓母親意識到,她毫無界限地干涉女兒的生活,是錯的。哪怕翻臉。別擔心會氣壞母親,她是一個打極品高手,怎麼會輕易被氣壞?


再次見到程青時,她帶著孩子在小區玩。我看到她臉色紅潤,精神飽滿。問及她和母親的關係,她笑著說,母親搬回她自己的家了,不再管她的事兒。她過一段時間會去看看母親,她們倆的關係,總算是清清爽爽,讓人舒服了。


敢於冒犯,才能獨立:這三個方法,教你如何跳出糨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