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 世界最大的打印船,你敢坐嗎?

最近在微博看到一條新聞: #世界最大3D打印船#

科技前沿 | 世界最大的打印船,你敢坐嗎?

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緬因大學(University of Maine)一個實驗室公開了一艘長7.6米、重2268公斤的3D打印船。使用的是全球最大型3D打印機,3D打印船也是有史以來體積最大的,顯示3D打印技術應用於模型和原型樣機制作的前景。

緬因大學在聲明中說,學校高級結構與複合材料中心一臺3D打印機9月19日至9月22日耗費72個小時打印出這艘巡邏艇。這一中心因而獲得三項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分別是世界最大聚合物3D樣品打印機、最大3D打印固體和最大3D打印船隻。

近幾年,隨著3D掃描及3D打印技術的深入發展,不僅僅在這次的打印船獲取了重大的成就,在考古領域也在逐步深入,很多考古學家都在運營此項技術來輔助自己的研究工作,尋求新的突破。

3D打印古生物化石

科技前沿 | 世界最大的打印船,你敢坐嗎?

3D打印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助力了不少,因為上億年的化石標本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對標本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對後期的研究工作造成阻礙,但有了3D打印技術,更便於科學家們對頭骨的內部進行深度的瞭解。

例如,此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科學家使用CT掃描和3D打印技術對一件4億年前的盾皮魚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據介紹,這種盾皮魚類化石非常脆弱,最薄的位置不到0.1毫米,還沒有一張紙厚。而通過3D打印盾皮魚頜骨結構模型,研究人員發現一個魚化石頜骨結構上方的一部分與現代人類內耳中的一塊骨頭相似。

3D打印技術助力文物修復或重建

科技前沿 | 世界最大的打印船,你敢坐嗎?

文物的價值是無法估算的,這其中包含更多的是歷史文化的沉澱,但很多文物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損耗,漸漸地消失。而3D打印技術的獨特技術魅力在此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基於數字化理念3D打印技術,能夠將古代建築文物轉換成3D數字模型文件進行保存,為日後修復或重建提供數據支撐。此外,3D打印技術還被博物館用於對無法翻模或不適於翻模的文物進行復制及局部殘缺文物的修復。

2014年,重慶大足石刻景區就已引入3D打印技術修復世界上最大的千手觀音像。據大足文物保護工程中心副主任陳卉麗介紹:“通過3D激光掃描獲得主尊數據,藉助3D打印機按1:3的比例打印出模型,幫助我們科學修復主尊形態的殘缺部位,包括頭部的傾斜角度、眼部神態等,提供參考作用。

3D打印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好的技術能夠推動社會更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珍惜社會原本賜予我們的美好事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