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除去國家因為戰爭而局勢動盪這一因素,民國可謂是讓無數人為之神往的一段時光。那時不僅文藝和思想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是有著數不清的才子佳人,令人欽佩。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就是佳人中的一位——王玉齡。或許說起她的名字,大家會覺得很陌生,但一旦提起她的丈夫張靈甫,想必已然是人盡皆知。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王玉齡祖籍安徽,在長沙長大。因為其父輩善於經商,所以王家早早的就成為了富甲一方的鄉紳,如此看來,王玉齡當也屬於妥妥的白富美。

但世間之事,卻難得圓滿,不如意事八九。在王玉齡五歲時,其父便因病去世,這也讓王家只有了她們孤兒寡母,好在她的母親十分的有主意,加之父親也為她們母女倆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所以,雖然王玉齡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很多的父愛,但勝在能衣食無憂,也能學習知識倫理,不至於生活拮据窘迫。

王玉齡的母親更是把她看作對生活的寄託,對她竭盡全力的教導和撫育。

作為一個傳統女性,王母還為了免人閒話,在其夫君過世之後不久就遣散了家中所有的男傭。或許也正是這樣的舉動,父母之間的感情深篤,才在幼小的王玉齡心中埋下了對愛情忠貞的種子。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王玉齡和張靈甫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彼此,那時的王玉齡才17歲。一個是年華正好、受過良好教育的窈窕淑女,一個是功成名就、名滿天下的著名將領,兩人一見傾心。很快的,他們就在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主持下,完成了婚禮,成為了彼此生命中最摯愛的人。兩人新婚,正是甜甜膩膩的時候,即便是張靈甫駐紮在城外,但只有一有閒暇,他就會進城陪伴妻子。

可能是喜歡和偏愛過於溢於言表,所以張靈甫數次對同僚們打趣到:"我娶了一個好老婆,貌美賢惠,哪怕有一天我去討飯,她不但不會嫌棄我,還會給我遞碗呢。"而王玉齡當時也對張靈甫這個戰爭英雄滿心崇拜,郎才女貌、恩愛非凡,如果日子一直這樣下去,他們想必一定會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可隨著國內局勢的發展,解放戰爭爆發。張靈甫作為國民黨的高級軍事將領,也被蔣介石委派之下前往了前線。戰爭總是殘酷的,1947年初,在王玉齡為張靈甫生下兒子後,張靈甫卻被華東野戰軍圍剿,最終殞命於孟良崮。而丈夫身死疆場之時,王玉齡也不過年僅19歲。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後來解放戰爭之中,國民黨節節敗退,從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直至渡江戰役,土崩瓦解,最終只得退到臺灣。王玉齡也無奈遠別家鄉,一同南下到了臺灣。不過雖然張靈甫是著名將領,也為國民黨馬革裹屍,但作為遺孀的王玉齡卻並沒有得到什麼優待。相反,她一個人帶著老母和幼子生活的十分清寒,微薄的撫卹金也難以維繫。因為生活困難,所以王玉齡在思前想後之後,決定遠赴美國,尋求機遇。

最終1952年,在 孫立人將軍的幫助下,王玉玲前往美國。王玉齡在美國十分刻苦,不僅取得了紐約大學的學位,還身兼數職,至於目的自然是為了讓兒子和母親生活得更加寬裕一些。在學成之後,王玉齡很快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先後在五星級酒店、美國的一家航空公司擔任財務管理職務,實現了人生的蛻變,並且一直工作到退休年齡。在經歷丈夫去世、舉家南遷的種種磨難之後,王玉齡還是隻身一人,將家給撐了起來!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王玉齡和張靈甫感情甚篤,即便是在接觸了西方開化的風氣、思想之後,她也始終孑然一身,未再嫁。與原本生活的拮据相比,作為張靈甫的遺孀,她的品行也得到了張靈甫的部下們的尊敬。張靈甫在世的時候,他的部下們對她或許只是處於上下級的敬畏;但在張靈甫過世後,王玉齡的所作所為他們也都看在眼裡,雖然嘴上不說,但心下卻對王玉齡越來越敬重。

她17歲嫁給張靈甫,19歲守寡,一生不用日貨,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

而且王玉齡不只是在個人小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面對國家、民族的大是大非上,從來也都拎的清。因為其自身是抗日戰爭的親歷者,所以無論王玉齡輾轉到了哪裡,她始終都不購買日貨、也不使用日貨。在日本佔領臺灣期間,曾大肆剝削臺灣人民血汗錢用以在日本國內購買大量地產,日本投降之後,這些不義之財,日本一方也拒不交出。面對日方拒不交房的行為,她義憤填膺,多年來為這件事情奔走相告。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日本將那些房產交還給了我國;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在日本人準備人將那些產權證書交給臺灣當局時,王玉齡的選擇是挺身而出,主張將那些房產交歸屬於北京中央政府。

由此看來,王玉齡不僅在個人層面是位忠貞、賢惠的妻子母親,在國家大義面前,她也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令人羨慕、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