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被人打了!",除了教孩子堅決打回去,家長這麼做更重要

前段時間熱播的《少年的你》,電影聚焦的是當下比較敏感的社會問題——校園霸凌,從各種校園霸凌的社會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經常被人欺負,被凌辱的對象都是成長於一些有問題的家庭,而這些家庭普遍存在的共性就是“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

電影創作的題材也是取自於生活,現實中還有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需求而不自知。面對孩子被打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的成長分為不同的階段,而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少不了對孩子的陪伴。

從“呱呱墜地”開始,照顧孩子衣食起居,上了學之後儘管不用親力親為,但一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成績不好、與同學打架等問題,而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問清楚原因和幫孩子一起解決的問題

安慰孩子之後,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然後詢問孩子自己的想法,陪孩子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話,孩子既不會依賴父母,而且可以培育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中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獨立處理事情。

和同學溝通,瞭解事實真相

當孩子說自己被欺負,可以先詢問班上其他同學,還原事實真相。"欺負"是偶然的行為?還是經常性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還是一群人的行為?有沒有其他被欺負的孩子?這樣做一方面會讓我們更加了解整件事情真實的樣子,另一方面如果事情涉及的人越多,學校會越積極的去處理。


加強鍛鍊身體,使孩子身體強壯

有研究表明,身體強壯的人,能夠在視覺上給別人帶來一種震撼,特別是對於施暴者,更加不願意靠近。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用的武器,防患於未然,在遇到危險時,才能順利逃脫。

要有自我防身本領

我們家長教給孩子一些防身術,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好自己。所以現在好多女孩子都去學女子防身術或者散打。孩子在學好本領的同時,更懂得武道的“精髓”。

李玫瑾教授曾說:“人越是進入武道當中,就會越講規則,而且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不動手,就不可能有規則意識,當然這是一個辯證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