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珠三角兩岸三地的超級工程,也是兩岸三地人民心中的情感紐帶和經濟快線——但在這篇文章裡,它還是一部紀錄片。

對,該紀錄片就叫《港珠澳大橋》。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文/ 晨聞

紀錄片《港珠澳大橋》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廣東廣播電視臺和珠海廣播電視臺等多家機構聯合攝製。

昨天,“紀錄片筆記”發佈了對《港珠澳大橋》的解讀文章後,迅速引發大量網友和讀者的關注,評論者也都是清一色的正能量,大家紛紛為強大的祖國,為無所不能的基建狂魔真誠點贊。我作為作者也深受鼓舞。(拓展閱讀:《美國媒體眼中的港珠澳大橋:中國人想重新定義什麼叫做21世紀工程》)

國家的強大,是每個人努力奮鬥的結果,也是國家戰略引導、政策扶持的結果。生在這樣一個和諧強大的國家,有夢想可以為之拼搏,和家人團圓,和朋友愛人可以歡聚,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感恩。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在那篇文章中,其實還存在多處小失誤,我覺得有必要再寫一篇小文,特別在此說明一下下,以免引起大家的誤解。

第一個就是“中國想定義什麼叫做21世紀工程” 這個標題。

看過紀錄片,或者看過那篇文章的朋友,應該已經很清楚了,中國並不是為了定義什麼叫做21世紀工程而去建設港珠澳大橋,而是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順便定義了21世紀工程。這是兩碼事。

美國探索頻道很好奇,在珠三角那樣一個複雜多變的地理位置,想建造一座跨海大橋,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根本不可能做到啊——那為什麼中國還要建造呢?

這是上篇文章沒有提到的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在美國媒體眼中,港珠澳大橋對珠三角地區,甚至對整個中國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造出來?美國媒體還把自己家的紐約搬出來做了對比。

這正是這篇文章重點要說的。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紐約,由三座島組成,分五個行政區。

將紐約市分散的大陸連接在一起的,是這座城市的2000多座橋樑。

紐約市以橋樑眾多聞名。

政府破費巨資、興師動眾地建造這麼多橋樑,初心是什麼?

可不是為了給市民和遊客打造非常漂亮的城市美景或城市風格。

或許有這樣的浪漫情懷,但那也是建橋初心的副產物。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要致富,先修路——美國人也深諳這條發展真理。

於是,n年前,紐約政府在市區的水面上架起一座座橋樑,不斷縮短河流兩岸的距離。

之後,兩岸的人員、物資往來時間驟減,來往頻繁。

經濟隨之升溫、提速。

從此,繁榮plus模式開啟。

紐約大灣區這個世界級城市群的出現,其背後正是這2000多座橋樑基建工程起著硬件的支撐作用。

“紐約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這些橋樑。”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那麼,紐約的成功案例,在中國的珠三角地區,是不是也可行呢?

先來說民間。

1983年,香港富商首次提出建造伶仃洋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前身)的構想,六年後,珠海市政府首次公佈該計劃。

對珠三角兩岸的民眾來說,當世界上沒有其他跨海大橋的時候,可能沒想過海上能建橋;當世界其他地方有了跨海大橋後,人們當然會想,自己眼前的這片海域要是也能有一座跨海大橋就好了。

誰不想出門遊玩或者做生意的時候更方便快捷一些?

這可是屬於“衣食住行”範疇的基本需求。

所以,從生活、工作到情感,港珠澳大橋都是人們翹首企盼的民生工程。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再說國家政治層面。

香港、港澳迴歸祖國後,兩岸來往更加緊密。

國家想要加快這個地區的發展——更何況現在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那麼,港珠澳大橋就是兩岸三地基建方面的共同首選。

這三個地方不僅會促進粵港澳灣區的經濟繼續繁榮,還會給國家其他幾個灣區的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可以這麼說,紐約能有今天,2000多座橋樑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的明天,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數千座中國橋樑也必然會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所以,從國家戰略,到民心所向,港珠澳大橋都是一定要建的。

現在,它已經建好並通車——剛看了新聞,它的日同行旅客已突破10萬人次。

這才開通幾天啊?!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大橋建設花費八年多時間,這八年裡,中國的工程師團隊和建設者們攻克了無數我們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挑戰,也讓國際同行驚訝、點贊。

其實,中國的目的並不是想為了定義什麼21世紀工程。

這聽著好像為了刻意去證明什麼一樣,沒必要!

中國的目的很簡單:發展!

繼續發展!

往更好的發展!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本來,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儀式,可以作為去年香港迴歸二十週年的國家獻禮。

但因緣巧合,通車儀式放在了今年。

這樣一來,想想更有意思了。

今年剛好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樣的日子,一方面我們可以做一下這四十年來的回顧性總結,一方面對未來的美好藍圖也可以做一下展望。

繼續深化改革,這一年也是新的起點。

就像港珠澳大橋,就算它是中國橋樑建設的“珠峰成就”,但對未來即將面臨的其他全新工程來說,它也是一個起點。

新起點,那就再出發嘍。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最後,致以美好的祝福!

致中國!

致大家!

美國媒體:中國為什麼要冒著極大風險建造港珠澳大橋?

注:

本文圖片、動圖均來自美國探索頻道《港珠澳大橋》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