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朝成化、正德年間,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滿腹學識、性情灑脫豪放的文化人,分別為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這四個人在當時臨摹、復古之風盛行的時候,不隨大流,將抒發真情實感作為寫詩作賦的第一要義,且多才多藝,難能可貴,因而被世人稱為“四才子”。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影視劇中四大才子形象

三智一愚

唐寅,是江南四大才子才子之首,出生於1470年,家境殷實,從小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博覽經史子集,16歲的時候在秀才考試中一舉奪得第一,轟動了整個蘇州城。

祝枝山,出生於1460年,生下來左手便有6個手指頭,從小就顯示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寫字,九歲能作詩,十歲博覽群書,才智非凡,有“神童”之稱。

徐禎卿,出生於1479年,也是天性聰穎,少年時期飽讀詩書,被稱為是“吳中詩冠”。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影視劇中四大才子形象

以上這三人,皆在年少時期就顯示了非凡的天資聰穎,唯有文徵明,是其中最愚鈍的一個,7歲了都不會說話,既然如此,那文徵明是如何逆襲成功,躋身“江南四大才子”之列?本文將從文徵明的家世、從師、交友這三個方面做探討分析。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家世

文徵明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跟父親都是大文學家,很有文學功底,父親文林博學多識,尤其精通易數。文徵明7歲時還不會開口說話,換作一般父母,早就十分著急,但文林對自己的兒子十分有信心,認為他會大器晚成。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11歲的時候,終於開口說話了,文林讓他就讀外塾。此後不管是調到哪個地方當官,文林都會將文徵明帶在身邊,悉心教育,文徵明知道自己起步晚,底子差,所以讀書的時候遠比一般人要認真用心,勤奮刻苦。

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家庭環境跟父母的教育方式至關重要,對於從小並不聰慧的兒子,文林並沒有失望,表現出了格外的包容跟耐心的教育以及充足的自信,如此偉大的父愛,對文徵明的智力啟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從師

文徵明自讀書以來,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文徵明的這些老師,個個都是當時的名人大家。

吳寬,明代名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散文家,1472年高中狀元,擔任翰林修撰,侍奉過孝宗讀書,後來官至禮部尚書。吳寬十分喜歡讀《左傳》、《漢書》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他的學識有著深厚的根底,寫作的詩文和平恬雅,有典則,文徵明在他門下學習時,受益匪淺。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李應禎

,明代官員、書法家,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自成一家。篆、楷亦俱入格,尤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十分有名氣。

文徵明22歲跟隨李應禎學習書法,李應禎傾囊相授,向文徵明傳授了多年來練習書法的心得,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文徵明在書法創新上頗有成就。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沈周,明代有名的繪畫大師,畫作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中年時成為畫壇領袖,技法嚴謹秀麗,用筆沉著穩練,內藏筋骨,晚年性情開朗,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渾,技法全面,功力渾厚,在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獨特創造,進一步發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被譽為吳門畫派領袖。文徵明跟隨沈周學繪畫,得到專業指點,進步神速。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在人一生的學習過程中,有名師大家教學指點,就能少走彎路,學業的完成也是事半功倍。

交友

吳中四大才子,年紀差最大的有20來歲,但他們志趣相投,愛好相同,經常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文徵明跟唐寅、祝枝山、徐禎卿等人在一起,飲酒作詩,高談闊論,交流心得,切磋技藝,大家都有所獲益。

7歲了都不會說話的文徵明,如何逆襲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徵明跟有才學、有志趣之士交往交流,也是受益無窮。

所以,文徵明雖然一直到11歲才能說話,幼年看起來很是愚鈍,但最後卻成為一個詩文書畫無不精通的“四絕”全才,獨領文壇風騷數十年,除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還有就是來自慈父、恩師以及摯友的幫助。文徵明就像是一塊看似外表粗劣的石頭,實則內裡是晶瑩剔透的璞玉,經過打磨後,煥發出的光輝無比耀眼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