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順勢而變,抓住招商工作“大先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招商工作應如何優化配置科技要素資源,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創新性地用好產業基金、土地資源等要素資源,確立“大先機”?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人大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兼職教授蔣海建議,從思維方式、工作路徑以及招商團隊等方面,作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黨中央近年來敏銳地意識到,以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變革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不僅將使人類生產力水平發生質的飛躍,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主動把握時代變革先機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各主要國家經歷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正在分批駛入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文明發展階段。蔣海表示,唯有認清時代趨勢,下好先手棋,方能打好主動仗。

在農業文明時代,人類關注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從事的主要是農耕以及手工業生產,將勞動力資源作為最重要的要素資源。受到生產力和物流能力的侷限,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開始重視提高生活品質。隨著製造業崛起,圍繞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主要運用土地、廠房、稅收政策等招商引資。土地所有者或當地政府,按照區域產業規劃為產業項目提供土地或廠房,獲得土地出讓金和租金收入。產業項目投產運作後,還將增加地區生產總值、產生相關稅收,同時解決當地人口就業。當地政府還需要承擔引進項目的稅收穩定性、項目運行的環境影響等溢出效應,以及就業人口的社會治理等風險。

進入信息文明時代,人類聚焦於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得益於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取得突破,新知識、新業態、新產業層出不窮,為催生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供了條件。知識經濟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人才則將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激勵創新被擺在地區發展全局的第一目標。招商引資的目的和中心,就是要從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不斷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9年進博會期間,黨中央從世界文明發展的走向和推進文明進程的擔當高瞻遠矚地作出戰略性佈局。對上海提出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門戶樞紐”四大功能的指示,並在2014年對上海在建設“四個中心”基礎上,又專門增加了建設“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要求。

蔣海表示,要主動深刻領會黨中央的指示要求,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調整思路、轉變方式,積極跳出工業文明時代的招商引資模式。主動而為、大膽作為,做好科技要素資源配置,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主動把握工業文明時代邁向科技文明時代的先機,加快科技創新策源的整體佈局,從而從科創能力的倍增出發,努力推進整體產業能級、效益的倍增。

轉變招商引資的格局

邁向信息文明時代的招商引資工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價值。蔣海認為,招商引資的格局需要作出一些轉變。

首先要轉變招商引資的基礎要素。農業文明時代的基礎要素是水利,工業文明時代基礎要素是電力,科技文明時代的基礎要素則是各類科技要素資源。邁向科技文明時代的進程中,吸引和留住企業的基礎性因素,是所在區域科技要素資源配置健全與否,而非目前僅僅依靠土地、稅收和廉價勞動力。為此,應將科技要素資源的配置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礎性資源,不斷夯實區域科技要素資源的配置。每個開發主體應圍繞自身定位積極打造為我所用的科技要素資源,通過各種優勢疊加逐步形成獨具自身產業發展的科技要素環境,為科創能力的倍增奠定基礎。

其次要轉變招商引資的生態格局。科技資源要素的配置並非一蹴而就,從發展戰略、制度法規、政策措施等方面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是邁向信息文明時代的現實要求。信息文明時代的招商引資應全面推進有利於創新的環境建設,將創新發展的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下力氣突破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藩籬,持續增加對創新的投入,建立健全創新導向的法律、政策和制度,讓人才、信息、資金、項目、平臺等創新要素充分融合,產生聚變效應。

同時要轉變招商引資的產業佈局。信息文明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產業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緻和專業。需要按照區域整體產業佈局的要求,主動在全球範圍內探尋符合產業定位的科創企業。以形成研發產業鏈為目標,使本區域逐步成為具備專門特色,研發、生產、服務等相協同的專業科技創新策源,由此成為整個上海科技創新策源的一個環節。這樣區域企業就避免了內卷化,而由各個區域星羅棋佈的專業科技創新企業,共同築牢和構成上海全球科技創新策源的大格局。

轉變招商引資的模式

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這些都是信息文明與工業文明的不同之處。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科技創新企業往往以指數級而非線性的速度發展起來。當前,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傾向小微科技企業的招商引資方案,加強對人才、專利、標準等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

蔣海認為,一些未來很有前景的初創科技企業一般規模不大,成長性並不穩定,早期稅收貢獻不大,並且自身還存在研發再投入和流動資金短缺等問題。對於這類企業,政府可以採取新的招商引資的模式。例如,可以考慮通過各園區平臺公司,將廠房轉讓、出租按照一定限定條件作價入股,減少這類企業的資金佔用。同時,注入一定的流動資金,推進科技企業迅速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科技產品,等待這類企業完成第二輪或第三輪融資之後,園區平臺公司也將在此期間受益。

轉變招商引資的協作

如何儘量減少科創類企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蔣海認為,可以採取複合性、協作性招商引資,切實形成項目、金融、研發平臺、土地廠房供給、專業技術團隊等招商引資的立體協同。

首先,要通過專業團隊對目標企業進行全產業鏈考察,從核心技術的先進性、產業發展的持續性、研發團隊的穩定性,以及上下游產業的關聯性等,確保項目招商的精準;其次,要形成以產業基金為牽頭,包含擔保、保險、銀行等有機組合的投融資營商環境,努力確保科創企業前期風險投資和中後期融資發展需要;其三,要營造良好且相互支撐的研發環境。特別是引進科創企業初期,整體研發環境包括實驗室、孵化器、網絡空間等往往需要借外力得以支撐,為此,需要積極為科創類企業牽線搭橋尋找公共實驗室、孵化平臺等。

招商引資團隊的轉變

全面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水平是當前招商引資團隊建設的重中之重。蔣海認為,科技活動的本質是具有社會屬性並具有特殊知識結構的人——科技人員參與科技資源配置,進行科技生產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產生與轉化,從而完成科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才質量的高低、能動性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百年大變局”中一國的科研水平高低、創新能力的強弱。因此,組建優秀的招商引資團隊來高效吸引和調配企業人才,也成為了爭取未來經濟話語權的關鍵舉措。

在招商工作具體實施中,如何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化為“大先機”?蔣海建議從4個方面做好落實:

在做頂層設計時,要發揚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中“站在地球儀旁邊思考”的優良傳統,成立科技創新策源建設工作指導小組,統籌指導規劃和推進區域科技創新策源建設工作。深刻領會黨中央的指示要求,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縱向視野調整思路、轉變方式,積極跳出工業文明時代的窠臼。切實形成上下聯動的整體工作合力,加快科技創新策源和科技資源要素配置功能有效落地落實。

在明晰產業定位時,要進一步確立市級、區級開發園區和各鎮產業園區之間的聯動關係,在分析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精準制定未來科技創新策源的主攻方向和發力點。做好科技創新策源的優劣勢和優缺點分析,採取政府間上下聯動、機構間左右協動、產業間彼此銜接的工作模式,逐步建設科創元素的全息化網絡,組成要素資源立體化分佈的生態格局。

在規劃產業佈局時,領導幹部率先應培養信息文明時代產業發展意識,把握眼前利益與長期利益的權重,前瞻性地規劃邁向信息文明的發展產業佈局;要選調或聘請具有科創經驗的人員充實招商引資團隊,承擔與科創類人才溝通對話的紐帶作用,統籌指導各類科技資源要素的配置方向、配置能級和配置水平,避免區域內不必要的同構競爭和資源浪費。

在調動企業活力時,要順應“個性化”這一信息文明特點,根據每一個科創企業的發展情況,主動“定製”良好的營商環境,並按需向企業主動提供原始創新平臺、公共研發平臺、科技金融、科技大數據、產業鏈企業級消費流量等科創基礎設施。特別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與邁向信息文明時代相適應的人文環境,以便充分調動各開發主體加快科技創新要素資源配置建設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