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這個情節?

事件始末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劉備被呂布下屬高順擊潰,隻身逃難,準備去許都投奔曹操,夜宿獵戶劉安家中。劉安聽說來借宿的是大名鼎鼎的劉玄德,欣喜之下想打點野味給劉備嘗嘗,然而忙活半天都沒什麼收穫,於是心生惡念,殺了妻子給劉備吃。劉備吃肉的時候,感覺味道獨特,便開口詢問,劉安告知是狼肉。劉備就不起疑心,飽食一頓。直到第二天,劉備去後院牽馬,才知道真相,“不勝傷感,灑淚上馬”而去,還讓曹操給劉安嘉獎……

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這個情節?

分析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至少正史中沒有記載,有可能是羅貫中編造出來的,他編造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有三個原因。

第一、襯托劉備的形象

《三國演義》的主旨是“擁劉反曹”,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為賢德之君。

為了塑造劉備愛民如子,《三國演義》中,劉備無論去哪,都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

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這個情節?

每次劉備離開,百姓都扶老攜幼,前來相送。羅貫中正是想通過劉安殺妻這件事,表現劉備是人心所向,深受百姓愛戴,是仁義道德的典範。

第二、《三國演義》的本質是小說

小說中的主人公到了窮途末路時,總有人為他伸出援手,哪怕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叫是通曉大義。劉備就是那個英雄,劉安就是伸出援手的人。這樣的例子,在春秋時期也存在不少,比如左羊之交、介子推割股奉君等。

第三、時勢逼迫

三國連年戰亂,導致民不聊生,農田荒廢,百姓和士卒為了活命,都有相互蠶食的景象。吃人的事情經常發生,曹操就幹過這種事,還被寫進了史書中。

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三國志》

而對於劉備來說,吃人肉恐怕不是第一次。

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裴注三國志》

根據上面的來看,呂布打敗劉備後,劉備的軍隊缺衣少食,出現相互殺戮蠶食的情況,而作為最高統帥的劉備,肯定也看到了這種場景,也就習以為常了。因此,劉備認為這是大義的行為,對劉安是萬分的感激。

但是,劉安並不是沒有食物可以招待劉備,家裡有飯,只是沒肉,劉備難道忍不了一頓沒肉的生活?劉安殺妻目的是為了招待而不是救急。他的行為,和殺子諂媚齊桓公的易牙沒什麼區別。劉安僅僅是為了取悅劉備而已,與其說是對劉備的崇敬,倒不如說是為了求一個進身之階和富貴的機會。

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這個情節?

其實,和羅貫中相隔百年的金聖嘆就感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某些描寫過於虛構。那是的明朝思想開始有了轉變,文人已經開始批判“郭巨埋兒”這一類包含愚孝的極端作品。

所以,羅貫中寫“劉安殺妻”一事,不僅沒有讓人感到劉備的賢德,反而起了反作用,讓人厭惡。

毛夾批:曹操在呂伯奢家,誤認豬是人;玄德在劉安家,誤認人是狼。曹操不曾吃得一塊豬肉,玄德飽吃一頓人肉。不吃豬肉者,反是惡人;吃人肉者,反不失為好人。——《毛宗崗評三國》

毛宗崗的評論基本代表現代人的觀點,只論“劉安殺妻”一事,劉備的表現糟糕,算不得仁義賢明,更別說劉安這種行為屬於大義了。

儘管如此,劉備的仁義在古代歷史中仍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這個情節?

縱觀封建歷史,沒有哪一位開國君主能像劉備一樣,不僅自己不做屠城奪掠的事情,還能約束下屬也不做這種事。只有劉備和他的下屬,恪守底線,始終沒有做過屠城和奪掠百姓的行為,至少從現有的史書來看,未曾記載。而這樣的劉備,才是對百姓的真心愛護的君主。

所以,若是僅僅為了表明劉備是人心所向,而創作“劉安殺妻”這個情節,在我看來,完全是一大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