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90年代的香港電影,總是繞不開這位影壇天王級人物——周星馳!

從《賭聖》開始,星爺的每一部電影都票房大賣,幾乎霸佔了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的位置。

在1992年,星爺更是創造了一個難以超越的票房神話,開創了“無厘頭”時代。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然而在1995年,周星馳的轉型之作,被後世奉為不可複製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口碑和票房卻遭遇了滑鐵盧。

不管是投資方,還是星爺,都是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而且媒體也開始大肆宣揚,覺得周星馳已經過氣,再也不是那個票房神話。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接連祭出三部力作,才挽回了之前的頹勢。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其中,《百變星君》和《大內密探零零發》兩部電影,標誌著重新迴歸無厘頭的搞笑風格。

而另一部電影,星爺終於如願以償演了一次自己。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食神》丨The God of Cookery

不管是《喜劇之王》,還是《少林足球》,又或者是《功夫》。

每個故事都有很強的代入感,能讓哭和笑都感同身受。

而《食神》也不例外,時至今日依然經久不衰。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相信很多觀眾覺得,《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的自傳電影。

說實話,電影影射了星爺當年跑龍套的經歷。

但尹天仇是尹天仇,周星馳是周星馳,兩個人其實完全不相同。

在我看來,《食神》裡的史蒂芬·周,才更貼近現實生活中的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當年,這部電影將“功夫”和“美食”兩種元素巧妙結合,拍出了港式街頭美食特有的味道。

故事主要講述史蒂芬·周從人生巔峰到流落街頭,最後重整旗鼓奪回食神之位的故事。

但是透過表面看內裡,這部電影無疑是周星馳對「過去」人生的一次思考。


一、戲裡戲外的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吳孟達曾經這樣評價周星馳:“他是我合作過的男演員中,對自己要求最嚴格的一個。”

正因為如此,周星馳在業界得到了「片場暴君」的名號。

上到演員表演,下到燈光攝影,反正臺詞劇本表演樣樣都要管。

在拍《濟公》的期間,他就經常插手劇本和拍攝,氣得杜琪峰選擇不再與他合作。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然而正是這種「暴君」的作風,才能將真正的喜劇拍到極致。

在片中,周星馳飾演的史蒂芬·周也是這樣的人設。

開場舉辦的至尊名廚大賽,史蒂芬·周手握大權什麼都是他說了算。

只要有他不滿意的地方,抓著手下就是一頓臭罵,完全不把手下當人看。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表面上受人敬仰,其實內心裡沒有人服他。做人做到這個樣子,也是很失敗。

總之,史蒂芬·周這個角色被星爺塑造得非常令人討厭。

而驕傲自大的他還被利慾薰心,遭到了合夥人的陷害,變得一無所有。

這樣的故事設定,反而讓人看得大呼過癮,也為之後的“大反轉”做好了鋪墊。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在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俠影之謎》中,有著這樣一段劇情。

小時候,布魯斯 韋恩第一次掉到蝙蝠洞裡被嚇得不輕,最後是父親將他救了出來。

管家問托馬斯 韋恩:“要不要將少爺送去醫院?”

托馬斯 韋恩一邊回答,一邊眼神望著小布魯斯: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摔倒?是為了學會自己站起來。”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電影中的一夜白頭,簡直就是他後來的真實寫照。

最後,史蒂芬·周涅槃重生,成為真正的食神。

在我看來,《食神》不是一部簡單的闡述“得而失,失而復得”的電影。

它更多的是想探討,世界萬物“如何得,得又如何”的主題。


二、反周星馳式套路的故事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有的導演,一輩子都只在拍一部電影。

而周星馳窮極一生,都在拍一個「草根成就夢想」的故事。

在《食神》裡,周星馳卻一反常態,不在講述小人物奮鬥的勵志故事。

而是反其道而行,更改了人物的起始命運。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男主史蒂芬·周剛出場時,已經是唐朝飲食集團的前任食神。

然而自己明明沒有像樣的廚藝,完全靠著同行的襯托,弄虛作假創造出來的“食神”人設。

雖然揭穿他的唐牛不是什麼好人,但是這次失敗的經歷也徹底讓史蒂芬·周醒悟。

最終,在火雞等人的幫助下,誤入了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廚房,學得一身絕世廚藝,重新奪回了食神之位。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雖然這樣跌宕起伏的敘事,不乏有一些經典的案例作為前車之鑑,比如王晶的《賭神》。但是在當時看來並不受歡迎,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

商業片最看重的是什麼?

以票房收益為最高目的,最大程度迎合觀眾的口味。

而《食神》的劇情,未免太過於俗套和拖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於是在結尾大反轉之前,星爺在片中加入了不少“無厘頭”橋段,以此來過度劇情。

上一秒,你被星爺的搞怪風格逗得捧腹大笑;下一秒,你又會被劇情所感染而潸然淚下。

如此巨大的反差,都要歸功於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


三、沒有配角的喜劇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星爺的電影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於他對於配角的塑造。

《功夫》裡的醬爆;《九品芝麻官》裡的如花;《千王之王2000》裡的八兩金......

雖然這些人的戲份並不多,但是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而在《食神》裡,吳孟達和莫文蔚都豁出去了。

黃金搭檔吳孟達一改以往老實憨厚的搞笑形象,首次在片中出演周星馳的對手。

光是眼神,就透露著一股殺氣,精湛的演技給人一種陌生感。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而女主莫文蔚的人物形象,也打破了觀眾的固有印象。

誰曾想到在《大話西遊》裡性感迷人的白晶晶,變成了樣貌醜陋的古惑女火雞。

這種醜化女性角色的手段,看似是為了喜劇效果。

在我看來,星爺的一貫作風是想告訴觀眾:人的內在比外在重要,有趣的靈魂才是萬里挑一!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除此之外,谷德昭、劉以達、李兆基、羅家英等眾多實力派影星,都在這部電影裡大膽嘗試不同的表演風格。

最終,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食神》在上映後,斬獲了4086萬票房,成為了香港電影年度票房榜亞軍。

電影在喜劇氛圍中融入了絲絲酸楚,將原本普普通通的民間美食,平白增添多了幾分魅力。


四、中華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其實在拍攝《食神》之前,好萊塢幾個影視公司都找到了周星馳。

片方願意花重金買下電影的版權,但是希望將片中的中華美食改成西方的菜餚。

結果,周星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劇本里最好吃的菜,一定要是中國菜。

星爺這麼做不為別的,只想將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推向世界,最終好萊塢無奈選擇放棄。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而“食神”史蒂芬·周並非是星爺虛構,而是在現實中有原型——香港四大名廚之一的戴龍。

從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到馳名中外的食神。戴龍成名路上的艱辛和付出,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食神”不是名號,而是一種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而傳說中使戴龍一夜成名的“皇帝炒飯”,就是他精於細節、苛求完美的成果。

曾經為賭王何鴻燊花了5000元吃了戴龍一碗炒飯,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香港。

於是周星馳以戴龍為原型,打造了這部電影《食神》。

好萊塢想翻拍,又虐又搞笑,周星馳最感人的喜劇,堪稱經典。

拒絕好萊塢,票房大賣被質疑,這部無厘頭喜劇,我終於看懂周星馳

在普通人看來,炒飯無疑是烹飪中最簡單的一道菜。

然而,能把最簡單、最普通的做成人間美味,這不就是印證電影的那句臺詞:

“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或許,這就是周星馳拍《食神》留給我們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