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我在講授與企業管理和領導力有關的內容時,會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也就是把古人智慧和現代管理、領導力進行結合。今天,就講一講跟帝王將相有關的故事,通過他們的一些行為和決策展開討論。在現代企業裡,你是領導也好,是下屬也罷,通過這些歷史上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先從中國、日本和美國的管理哲學說起。

管理,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涉及很多方法、模板、流程、工具和可複製,側重於邏輯,有板有眼。

管理,對應中國人說的“統御”。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01

21世紀,是VUCA時代,是模糊的、複雜的、不確定的,而且還是易變的,“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在不停地變化”。此時,西方的一些刻板工具,在適應新時代時具有很大的侷限性。

舉一個例子。

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負責人,正在進行任務攻堅時,團隊裡面有一個女員工懷孕了,要在家裡養胎,不能繼續完成工作了。此時,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呢?

一般就會認為要考慮女員工的身體情況,准許她回家養胎,或者給她調換一個比較安穩的工作,工作量輕鬆一些等等。

實際上,標準的答案是,也是標準的做法是:你作為團隊負責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你應該對這個女員工說“這個工作特別需要你,我希望你能夠留下來。”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特別不可思議,特別冷冰冰,是吧。其實,不是西方的管理冷冰冰,而是對於西方職業化的管理者來說,這樣做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操作流程。

對於團隊的負責人來說,你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讓她發揮出她最優的技能。所有的福利方面的事情都應該由其它相應的部門去解決。

如果這位女員工離開,上級部門就應該調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來頂替,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職責分內的事兒就好。這就是一種文化上的理念和認知,跟對錯沒有關係。

在我們全盤西化時,如果不瞭解它背後的文化特質,那麼你的做法就不清晰,對一些工具應用會出現誤解。生搬硬套,就不能解決問題,也無法發揮工具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02

日本這個民族很特別。

日本向中國學習的時候,是照搬的思想,甚至把整個長安都搬到了日本的京都。後來,又開始全面的去中國化,也叫去漢化,然後轉向西方學習。日本這個民族永遠崇拜強者,用仁義是征服不了這個日本的,必須得用強力武力。有人認為日本講“忠孝”,但日本的“忠孝”也就是表面上跟中國很相似,但是骨子裡跟中國完全不一樣。在羅輯思維的節目裡,羅振宇就談到一個學者對日本文化最後的結論是:日本的文化表面上看是中國儒家的孔孟,但實際上是中國已經有點兒丟失的一種文化:墨子的一種精神。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墨子在春秋戰國時特別厲害。劉德華主演的《墨攻》中說道,墨子注重防守,大利於天下。如果哪一個國王做了不利於人民的事兒,墨子就當刺客去幹掉他。墨家的代表思想是實用、行動,做了很多機械和工具,可以認為是中國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後來,墨家就沒落了。

沒想到,墨子文化和精神深深紮根在日本的精神深處。

日本人表面上見了誰都點頭哈腰,好像很有禮貌,像儒家。去日本看到一副對聯,寫得就是“忠”和“孝”。

從字面上來看,感覺日本跟中國很像,但細思極恐,日本把中國的一些文化斷章取義,經過他們自己環境的改造,最後其實就是四不像。面兒上是我們的,實際上骨子裡面根本就不是。

比如說“敬父如天敬母似地”,來自於我國宋朝大哲學家張載。原文如下:

乾稱父,坤稱母;

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故天地之塞,吾其體;

天地之帥,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意思是說:《易經》的乾卦,表示天道創造的奧秘,稱作萬物之父;坤卦表示萬物生成的物質性原則與結構性原則,稱作萬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卻混有天地之道於一身,而處於天地之間。這樣看來,充塞於天地之間的(坤地之氣),就是我的形色之體;而引領統帥天地萬物以成其變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天人合一,但日本文化裡講究的是天是天,地是地,之間卻沒有“我”。這是多麼虛偽呀!

中國文化還說了天地之間運行的規律是我的頭腦和我的四肢,也就是我的思想,這都是符合天道的。當我們處於一種完全智慧的狀態的時候,用老子的話說,當我們處於一種孩童狀態的時候,其實我們跟天地萬物是一體的。

在中國,天人合一,萬物互聯,這是中國文化真正的精髓。但日本人的理解是片面的,是割裂的。

03

繼續討論什麼是中國真正的文化,什麼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屈原是楚國的一個三閭大夫,相當於外交部部長,後來被放逐。《史記》裡有關於屈原的記載。

原文如下: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翻譯如下:

屈原已經遭受放逐,遊蕩於江邊,吟詠於湖畔,臉色焦黃,形體枯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人都渾濁不堪只有我獨自清白,大家都沉醉浸於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被外物所束縛,而能隨著世俗一起變化。世人都渾濁,你為什麼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沉醉,你為什麼不吃酒糟喝薄酒?為什麼要思慮深遠行為高尚,自己弄得被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完頭要把帽子彈彈,剛洗過澡要把衣服抖抖。怎能讓潔淨的身體,去蒙受外界的玷辱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葬身在魚腹中。怎麼能讓潔淨的身體,蒙受世俗的塵埃呢?"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的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沒有再同屈原說話。

其實漁夫的這句話是中國的智慧。

中國這個民族為什麼幾千年來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連續不斷的一個民族?中國文明其實被滅了好幾回,但是我們亡國並不滅種。為什麼?

因為我們骨子裡面有一種精神,通過我們的血脈,傳遞下來。

以色列人誰都不怕,就怕中國人。因為以色列在哪一個地方都沒有被滅過種,只有在北宋的時候來到了開封那一支以色列人再也找不到蹤跡了,被我們中國人給同化了,到現在為止好像只能從一個姓裡面隱隱約約能知道就是那一支以色列人。

中國人的包容性、適應性,與世推移、與時偕行的這個勁頭多麼棒啊!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所以漁夫說了那兩句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後就走了,不跟屈原說話了。嫌屈原的層次太低了。

屈原也代表了中國的一種精神,但是它只是代表了中國精神裡面的一種特質,並沒有代表整個的中國精神。如果中國人真像屈原那樣,我們真的就亡國滅種,文化不再存在了。

我們整個中國延綿到現在,持續不斷,我們骨子裡面到底有一些什麼樣的東西呢?就是漁夫的這種精神。

04

聖人不凝滯於物,能夠與時推移。當環境不允許的時候,就不要做深思高舉的舉動。當滄浪的水清的時候,我們就做水清的事兒,當滄浪的水濁的時候就做水濁的事兒。

《大明王朝》中,嘉靖皇帝說誰是清官誰是贓官時,是這麼說的。

君既不是山,臣便不是江。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數省兩岸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兩岸數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裡只要朕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就是說你是清官,你就是清官,說你是贓官你就是贓官。黃河的水,濁的時候有濁的用處,清的時候有清的用處,但是不管是清水還是濁水,都能夠澆灌莊稼,保朕的江山社稷。所以說兩方面中間是由我來認定的,而不是由你們自己決定。

帝王將相的“法術”與現代領導力 | 古代故事與現代管理

我們通常把這些話當做“權謀”,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考慮,這就是我們文化當中的一部分。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我們就是在這個環境裡面孕育長大的,我們的管理行為或多或少都有這方面的影子。


講述者:益友老師

盛典學院院長

盛典平臺聯合創始人

盛典導師天團總策劃

盛典“開口就說”訓練營創辦人


記錄者:範春梅老師

北京郵電大學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