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學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這個人也算是見過世面,但是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咪蒙:我為什麼支持實習生留學》,還是被文章中三觀給震到了。

文章的大意是,咪蒙的實習生休學了,因為她的專業是被調劑的,所以大學上的非常痛苦。她發現寫作是她的愛好,於是乾脆大二休學。另一個實習生也受了她的影響,大三也休學了。咪蒙對這種行為表示十分支持。用她的話來說,這麼年輕就敢於追逐自己的想要的,太特麼酷了。她認為大學的很多課太沒有營養,浪費時間和生命;她認為人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就去做,不用管世俗標準。她認為沒有被大學馴化過人才有更野蠻生長力量,她還認為在他們公司比在大學能學到100倍東西。

最後的結論就是,為了學習,大家就休學吧。我的粉絲給我留言,作為一個迷茫困頓的大學生,這篇文章讓人心塞。看到這樣的話,我覺得作為職場老司機應該說些什麼。就讓兩位大姐,哦不,是兩位阿姨,從不同的角度給大夥兒分析分析吧。現在大學生很多活得都挺焦慮的。幾乎每天都有大學生找到我,向我傾訴他們的迷茫。一方面感覺大學學不到東西,一方面又很擔心出去社會沒有競爭優勢。怎麼辦?是混日子還是休學工作?還是繼續考研逃避?下面我從社會普世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大學對我們的人生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大學生活。

01

▼大學不能保證你衣食無憂,但是學歷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大學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紙文憑到底重不重要?你可以說它不重要,因為很多成功的人沒有讀過大學。你也可以說它很重要,因為這是進入絕大部分大企業的敲門磚。90年代初之前的大學生畢業是包分配工作的。那時大學文憑很牛逼,代表著改變命運的機會。現在不一樣了,在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不稀缺就意味著不值錢。可是儘管如此,學歷仍然是找工作的根本。如果大家都有,但你沒有,你就處於劣勢,輸在了起跑線上。據我所知,幾乎所有知名企業幾乎只招本科生。沒有大學學歷,想進入大企業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事。很多人會說,我沒有學歷我可以去創業啊。

沒錯,你可以去創業,但是你能保證創業一定可以成功嗎?你知道創業是九死一生嗎?當你失敗後想去打工的時候,沒有學歷的你如何去敲開企業的大門?還有人說,那麼多成功的人不都大學休學了嗎?

沒錯,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的確是大學沒畢業就去創業的。但是人家是在大學裡創業成功,有著絕對的確定性才休學加速創業的。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有幾個比爾蓋茨,有幾個扎克伯格?如果要休學,請先向他們學習,在大學裡創業成功了再說。休學去給別人打工,那更是不可取的行為。圖什麼呢?興趣愛好完全可以在大學裡培養。老闆和公司都是不可靠的。萬一有一天環境出現了變動,怎麼辦?學歷和證書讓我們的人生多了一種可能性。當人們成功時,可能用不上它。但是當逆境來臨或者尋找退路時,它的作用就出來了。找工作,有大學學歷和沒有大學學歷在起點和機遇上完全不一樣。人生一定要學會未雨綢繆。我們那麼努力,無非就是想要給自己人生創造多種選擇。

02

▼大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時光

大學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一直認為我們國家最公平的一個制度就是高考制度。無論你是誰,在面對高考時都是一視同仁。但是你還記得高中學過了什麼嗎?我相信你基本已經遺忘了99%。早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還要學習?因為學習除了獲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和毅力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他一定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的行為。這些能力將在職場發揮很大的作用。我們公司很喜歡招管理培訓生。他們都是名牌大學的精英。經過多重選拔最後被挑選成為公司的管培生。我曾經詬病HR只愛招管培生。但是和管培生合作多年後,我的確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多數(不是全部)的管培生無論在對工作的適應度和學習能力上,比普通院校的畢業生,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在讀書時期的刻苦學習態度和培養出來的學習能力,這些都已經成為了習慣,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方式。你會說,我也想認真學習,但是我不喜歡我的專業,我難道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你的確在浪費你的時間,因為你浪費在抱怨“不喜歡”上了!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人一生一定要擁有多元思維模型。什麼意思?那就是你不可能在一個小小的院系裡發現人世間所有的智慧。你必須廣泛學習,才能構架起自己心智模式,從而轉化成自己的綜合能力。

我讀大學時學的是會計,我當時很不喜歡,我大二就決定絕不從事會計工作,所以我專業課就混日子。但是工作後我為大學的荒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我從事的銷售和市場工作,會計應用無處不在。會計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基礎常識。

很多專業你認為畢業後用不上,比如數學和統計學這類。但是一旦你進行投資,你就就知道這些知識將大大增強你的投資決策的成功率。

所有的知識都不會沒有用。你所學的東西最終將轉化成你的心智和多元思維模式。

另外,誰說就業就一定要和專業相關?有多少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會看其專業的呢?大學學的專業又有多少可以直接用在工作中?幾乎沒有!

舉個例子,你讀的是市場營銷專業,你覺得你學的這些理論知識一工作就可以直接用上了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基本用不上。所謂市場和銷售的經驗,全部是在實踐的摸滾打爬中積累的。喜歡專業和喜歡工作是一個道理。極少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那麼如何才能喜歡?努力做到最好,你就會喜歡了。你會說,我的學校不怎麼的,老師講課也照本宣科,這些都影響了我學習。

那麼我想問,到底學習是為自己學還是為老師學?學習的驅動因是內在,而不是外在。用環境來作為不學習的藉口,本身就是荒唐的。有那麼多圖書資料,難道學習就一定要靠老師?我讀EMBA 的時候,教我們企業管理的大學教授都沒有參與過企業運營。那我們為什麼要聽他們講課?

因為很多理論知識是經久不衰,恆古不變的。如果老師講了一天的課,其中一條對你有啟發,就值回了一天的時間。老師只是起到點撥和啟發的作用。如果把學習的期望的全掛在老師身上,那還談何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是終身的行為,一定要把學習和自我緊緊相關聯起來。所有在職場的人都有一個深刻體會,那就是讀大學時沒有珍惜學習的時光。到出入社會,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要付出比大學時多得多的精力和代價。原本大學就可以學好的英語,到了單位才發現原來這麼重要,只能每天晚上帶著疲憊的身軀學習。原本大學就可以學好的辦公軟件運用,上班了才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老闆的期望差一大截,只能抽時間來追趕。原本大學就應該飽覽群書,工作了才發現一問三不知,不得已只能捧著書本打瞌睡。什麼時候就應該做什麼事。大學是人生中最珍貴的學習時光,不要在迷茫中白白耽誤掉了。所有浪費掉的時間,工作後都會讓你付出代價。好好珍惜大學學習的機會,這些將讓你的一生受益。

大學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03

▼大學是培養你社會能力的地方

大學除了培養學習能力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鍛鍊社會能力。為什麼大家要擠破腦袋考進名牌大學?金子招牌是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是更為重要的目的。還有什麼感情比大學同窗四年更為牢靠的?出來工作後很難再交到像大學舍友那麼親密的朋友。這些人脈一方面是精神的依靠,另一方面也是未來事業的機會。如果你的同學或者校友有很多優秀的人,那麼你也會被他們帶動。趙薇和她的同班同學黃曉明,陳坤就是一個例子,演電影都是相互提攜。同學情是一生中最珍貴的情誼。至今我的幾個閨蜜都是大學同學。大學的社團能力也能很大程度上鍛鍊你的社會能力。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介紹過我的一位朋友,他在大學是校網的站長,他的能力在校網的管理中得到極大的鍛鍊。他利用他在校網累積的經驗畢業後進行創業,僅用了7年公司就上了市。大學是離社會最近的地方,與社會接軌有很多方式。我們那個年代想賺錢,只能傻乎乎的去麥當勞做臨時工。現在,你有太多機會一邊讀書一邊踏入社會。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睜大眼發現社會趨勢並採取行動。我有個小夥伴,今年6月將從廈門大學畢業。在大二那年她開了微信公眾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她就從一枚普通大學生成長為公眾號百萬大咖。

我還有一個小夥伴,在大學時和舍友創業,大學畢業後2年就因為優秀的表現成為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合夥人。問她為什麼會發展的如此好?答曰因為大學時創業累積了很多經驗因此準確抓住了社會的趨勢。

我的另一個小夥伴,在大學期間做淘寶,成為品牌商最大的一家授權淘寶店,靠一己之力成功超遠品牌方旗艦店的銷量,大學沒畢業就拿下品牌代理權。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誰說大學只能虛度光陰?你完全可以利用大學時光積極為走入社會做準備。我們應該以贏家的心態去選擇。當創業成功分身無術時,休學也許無可厚非。但是當大學受到挫折就輕易放棄,這樣的做法不值得鼓勵。

每個人有兩種能力應該伴隨終身:永不停步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專業和老師,不應該成為阻止你學習的理由;一本或二本也不應該是你不成功的藉口。優秀的人永遠懂得內在驅動,你要前進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