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本期臻探帶您探訪於2019年6月8日上午在莆田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莆田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全國各地於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舉辦。

接下來臻科就帶大家到現場體驗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經典魅力,感受下莆田的文化記憶。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活動,攝影:龐珍科

在廣場舞臺上連續有10個“壺蘭鄉韻”節目展演。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度尾大鼓吹,攝影:龐珍科

位於入口處的“度尾大鼓吹”清一色的女子吹鼓手。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麵塑,攝影:龐珍科

在展覽中心的“群藝匯”手工集市上的麵塑,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以麵粉為主料,調出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草編,攝影:龐珍科

能編織出各種各樣動物、生活用品和圖案的傳統草編藝術,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藝。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活字印刷,攝影:龐珍科

活字印刷是由北宋年間的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反文單字印刷術。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編織,攝影:龐珍科

傳統的手工編織藝術,可以製作出很多手工藝作品。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泥塑,攝影:龐珍科

泥塑是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各種形象作品,是一種民間傳統又古老手工藝。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皮作,攝影:龐珍科

由於天氣悶熱,皮作藝術大師在為皮帶打孔的時候額頭及臉上都冒著豆大的汗珠。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詠春拳,攝影:龐珍科

廣場上形意詠春拳的女學員在向觀眾展示閉眼打木人樁。

莆田這場只持續了半天的文化活動,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莆田非遺文化現場,攝影:龐珍科

雖然室外溫度高達30多度,天氣悶熱,也抵擋不住市民們那顆熱切的觀展心,現場有很多家長帶著年幼的子女來參觀文化活動。

由於篇幅有限,故不能放太多圖片,望大家諒解,本期臻探就到這裡,祝您萬事如意,大吉大利!

我只是一個不會後期P圖的攝影菜鳥,本著用最真實的照片,帶給您最直觀的感受,瞎拍是我最大的愛好。

本期話題

你覺得今年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個活動如何?

歡迎大家在本文下方留言參與本期話題。

編輯:臻科

攝影:龐珍科

【版權聲明】本文系《臻科影像工作室》獨家稿件,《臻科影像工作室》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