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但表姐家的女兒不僅不是父母的小棉襖,而且還是父母的小祖宗,一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便會哇哇大哭,父母又捨不得動用武力。

所以,父母經常會用威脅的方式來讓孩子乖乖聽話,前幾天我表姐家的女兒非要吵著吃冰激凌,由於女兒的腸胃消化有一些問題,父母一直杜絕孩子吃油膩生冷的食物,孩子的這一要求當然得不到滿足。

見此情況,她直接就站在大馬路中央,一動不動,任由父母說什麼,怎麼也不回去。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這時,父母只好威脅她說:你要是不回來,那我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說到做到,以後也再不要想吃到你最喜歡的草莓蛋糕了。

聽到這裡,女孩只能夠乖乖跟著父母回家,但這樣的方式只是進行了一天,第2天孩子又開始大哭大鬧,吵著吃冰淇淋。表姐一家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讓這個祖宗聽話。

01、恐嚇威脅給孩子帶來的這些影響,父母千萬不能大意

恐嚇威脅孩子,雖然短期會起到一定的成長,但長期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會伴隨孩子一輩子。

李玫瑾曾經說過,在三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定型的關鍵時期,所以如果在這個時期內,父母對孩子進行恐嚇威脅,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1、心裡恐懼,沒有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威脅孩子時,為了能夠讓孩子乖乖就擒,經常探索孩子的心理,從而找出孩子最關心的事物。

比如:在孩子不聽父母講話時,父母會對孩子說:你是抱來的,不是我親生的,你一定要乖乖聽話,我才不會丟棄你。

這樣的話語,對父母來講,確實是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但對孩子之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會一直沉浸在這個這句話中無法自拔,在做什麼事情時都會小心翼翼,甚至還會討好父母。

2、影響孩子的智力

在大腦中有一部分叫情緒腦,當孩子經常受到威脅恐嚇時,他們的情緒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之後的智力會下降,另外,在兒童時期正是智力快速增長時期,當大腦經常遇見一些不穩定因素時,他們的智力往往會比同齡人會低許多。

3、模仿父母的行為

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他們做什麼事情總是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即使威脅恐嚇他們也學得非常快。當父母常常用這種方式來威脅孩子時,孩子也將會學習這種方式,將這種行為施加在父母的身上,讓父母乖乖就擒。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02、運用漣漪思維,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出色

馮德全在《0歲方案》一本書中曾經講到嬰幼兒個個都是神童,只不過是由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才導致孩子變為了平凡的人。

父母在平時要多學習一些育兒經驗,利用好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夠把孩子培育成更加優秀的人。

漣漪思維是指現在做的事情會對之後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要通過現在做的事情幫助孩子之後更好的發展。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他們的思維也是存在很多差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要做出一些改變。利用漣漪思維,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 1、0—3歲時期

在這個時期是孩子安全感最低的時刻,由於他們剛從母體出來,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好奇心非常大,但由於他們自身能力不足,往往會非常害怕。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孩子關懷,即使恐嚇孩子也不能把“我不要你”這種話說出來,否則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這種心理陰影會伴隨孩子一輩子,即使父母之後想改變也改變不了。

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鬧脾氣,很大程度是想獲取父母的關心呵護,所以父母有時候不能太過於較真,只要給足孩子關心呵護孩子就會非常的懂事聽話。

另外,在0~3歲時期,會經歷孩子的第1個叛逆期,在叛逆期時孩子的表現常常會非常的霸道,這時如果父母強行改正,不僅不利於孩子成長,還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壞處,所以父母要儘量的給孩子關懷,不要過多阻攔。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 2、3—6歲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做事也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這個時期父母要巧用威脅恐嚇,可以把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圖書,零食當作恐嚇的物品,這樣可以讓孩子要乖乖的聽話。

但是父母要注意,由於這個時期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性格,無論他是“紅”“黃”“藍”“綠”哪種性格,都有顯著的特徵。

父母要對症下藥,如果能威脅恐嚇的方式不當,不僅不會讓孩子聽話,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從而與父母之間產生很大的隔閡。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 3、6-12歲時期

在這個時期,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已經不再是父母,而是同學和老師,所以很多孩子的行為表現,父母都不能及時的發現,所以父母要與學校及時的溝通,從而瞭解孩子最近的心裡想法,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有利的。

雖然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了學校,但由於學習負擔不太重,所以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平時可以做好的榜樣,幫助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這時候如果給予孩子威脅和恐嚇,應該以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為主。

恐嚇的方式如果運用不當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還會激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父母要明白漣漪思維,分年齡段教育很重要

由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相差20多歲的年齡,所以思維往往不會在一個頻道上,平時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特徵,將會使二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也是非常不理想的。

父母在平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威脅恐嚇,但運用過多的以後,孩子將會不把父母的話語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利用漣漪思維,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