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這個傳說源於上個世紀50-60年代甘肅臨夏少數民族群眾之間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有歷史學者曾把這個傳說輯入史料。我用這個題材寫篇文章,作為本系列的參考資料吧。文中的歷史背景是真實的,傳說的民間故事則用文學手法予以加工。大家姑且消遣一看,就當野史吧!不要當真。

1894年2月,大清國的附屬國朝鮮爆發農民戰爭(史稱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隊節節敗退,潰不成軍。為挽救危局,應朝鮮政府請求,宗主國大清政府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部赴朝鮮鎮壓農民軍。而日本則以保護僑民為藉口也出兵朝鮮,不斷武力尋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戰場從朝鮮的陸地蔓延到中國的黃海海域和遼東半島,日本一度揚言要直搗北京。戰爭最終以李鴻章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而告終。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甲午海戰

清廷集結重兵和日本作戰的時候,為扈衛京師的安全,陸續從各地抽調兵力到北京周邊駐防。時任新疆烏魯木齊提督的董福祥這個時候也接到諭旨,率甘軍入京。董福祥也許覺得戰爭不可避免,為壯大實力,奏明朝廷,命令馬安良在河湟地區招募十個營的回民騎兵隨部赴京備戰。

馬佔鰲隨清軍平定新疆後,率馬家騎兵部隊回家鄉坐鎮地方,被朝廷賞賜五品軍功頂戴,並賞雙眼花翎,官封補用總兵。實際掌控了河州的軍政教大權。1886年他去世後,馬安良以長子身份接替父職,成為河州呼風喚雨的實力人物。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回軍騎兵

馬安良接到朝廷旨意,開始犯嘀咕。東去戍衛京畿尚可理解,但萬一和日本人打起來可咋辦?積累多年的精銳部隊雖說在西北內陸縱橫馳騁,罕逢對手,可和東洋鬼子交起手來怕是賠本賺吆喝,當炮灰的命。這多少年了,大清朝和洋人開戰什麼時候贏過?

欽命難違,但是後路不可不留。左顧右盼之間,他馬上召集花寺門宦宗教首領議事。虎夫耶花寺門宦這個時間已經分化為以“三方頭”後裔馬如彪為首的新教和以“四方頭”後裔馬永琳為首的老教。在家族輩分上,馬永琳是馬如彪的堂叔父。

兩派雖然因教義和教儀爭得不可開交,矛盾不斷,著急了還要拿上鐵鍁撅頭打上一仗。但是對馬佔鰲父子,大家都是不敢得罪,都期望他們給自己撐腰做主呢!

馬安良指著馬家騎兵的軍營說,這些尕娃們都是咱們河州未來的棟樑和期望,也是咱花寺門宦發展壯大的靠山。可現在要去和東洋鬼子開戰,怕是有去無回。我父子開創的基業毀於一旦不說,河州怕是再無馬家軍給大家撐腰了。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回軍騎兵

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馬安良葫蘆裡要賣什麼藥。現在只有你們大家才能救我們馬家軍了,馬安良繼續說,河州的未來就靠大家了。大家一臉糊塗,權力在你手裡、隊伍在你手裡、刀槍在你手裡,我們咋救你?

等到馬安良合盤托出自己的計劃,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計謀真是不錯!這叫“引蛇出洞”。不對不對,怎麼能叫引蛇出洞?河州子弟兵可不是蛇!那應該叫“圍魏救趙”?更不對,這計策是讓馬家軍撤出北京,不和東洋人打仗。也沒救“趙”啊!或許應該叫“釜底抽薪”吧?恩!這個叫法應該差不多。末了,馬安良給大家一個定心丸,按計劃行事後,大家該封官的封官,該賞賜的賞賜。反正不會虧待自己人。大家齊聲鼓掌叫好!

馬安良帶著騎兵部隊隨董福祥進京,駐紮在薊州(今天津薊縣)拱衛京師。1894年11月,日軍的戰火已經燒至遼東半島,大連、旅順相繼失陷。馬安良覺得火藥味越來離自己越近。再不動彈怕是真要去和東洋人戰鬥了。他馬上派人快馬加鞭回河州通知花寺門宦各首領按計劃行事。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甲午風雲 居安思危(美術作品)

花寺門宦的新教和老教之間一直矛盾衝突不斷,互相打架、械鬥、燒房子甚至傷人。地方政府經常處理不公。大家的氣頭正沒地方發洩,一接到馬安良的通知,大家擱置矛盾,團結起來於1895年初迅速揭竿而起,圍攻循化、河州等城池。河湟地區戰火燎原,起事隊伍一時間彙集了10多萬人。清軍無法彈壓,屢戰屢敗,就連同治年間平定陝甘回民部隊的湘軍名將雷正綰也被回軍擊潰。朝廷接到地方奏報,派誰去剿滅?朝廷主力都在應付日軍。只有熟悉地方情況的董福祥甘軍彈壓甘肅民變是首選了。董福祥即被敕封為甘肅提督,率馬安良部回師甘肅鎮壓河湟地區起事隊伍。

馬安良正中下懷,輕騎快馬,疾馳家鄉。假模假樣搞了幾次衝鋒,便輕而易舉度過洮河,兵臨河州城下。河州回軍首領高興了:這一哈麼麻達了,任務完成,大家趕緊繳械投降,等著加官進爵領賞吧!按計劃行事,大家樂呵呵地放下武器,該吃吃,該喝喝,等著明天的好消息嘍。。。。。。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馬家騎兵(民國時期)

然而沒想到的是,“釜底抽薪”之後就是“*殺#人滅#口”!馬安良兵不血刃進城之後,馬上乘夜四處緝拿毫無防備的各回部頭目,捕而囚之殺之,前後處死包括新教老教首領在內的回部頭目137人,株連家屬上千人之多。至於被牽連的各種伊教群眾就無法統計了。

無毒不丈夫啊!現在投誠了,該怎麼處理你們?加官進爵和我平起平坐,你們願意我不願意呀!河州是我的河州,不是大家的河州。只有滅*口了!滅掉你們不就算我剿滅河湟事變了麼?絕對是真真的大功一件!要不然的話這事兒傳出去,即便朝廷不追究,董提督那裡我也交不了差啊。。。。。。

河湟事件平息後,馬安良被敕封花翎副將總兵銜,賞穿黃馬褂。

歷史的記憶53:(河湟事件的一個民間傳說。。。)

清末河州城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