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敦煌,東有襄垣,那些你不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炕圍畫

今年這個假期似乎過得格外漫長,除卻忙碌的課程和考研準備之外,在鄉村,在老家,看著蒼老的房簷,聽著熟悉的鄉音,總會念起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山西似乎在近些時候總被冠上土窮弱的標籤,拋卻這些經濟發展種種複雜的問題,我還是迫不及待想和你講講這片似積貧積弱的土地,蘊含了多大的能量。

今天我想談一談家家戶戶常見的炕圍畫。炕圍畫,也叫牆圍畫,是山西地方文化中一種有著較強地域性的藝術形式,它融壁畫,建築彩繪和年畫於一體,在山西廣為分佈,其中尤以原平、代縣的炕圍畫最為著名。我就是原平人,去年假期,有采風的民俗學老師來到我家挨個拍照留存了家裡幾十年之久的炕圍畫,讓我也這日常見到的事物產生了好奇,不由想要一探究竟。

西有敦煌,東有襄垣,那些你不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炕圍畫

我問過奶奶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炕圍畫,奶奶也已記不清,總之時跟多很多年了吧,兒時最愛乾的事情就是跑到隔壁嬸嬸家,哥哥家去看他們家不同於我家的畫,炕圍畫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行字一幅畫帶給我的新奇,對幼年的我來說就像知識的啟蒙地,從那裡,爺爺奶奶給我講起悠遠的歷史,我一點一點了解這個世界。

西有敦煌,東有襄垣,那些你不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炕圍畫

炕圍畫是一種建築彩畫藝術,歷史悠久,2008年列入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因為炕圍畫的創作者幾乎都是民間能人巧匠,因而沒有史書記載,其準確起源難以考證。

炕圍畫是特殊地域的特殊產物。山西一帶地處黃土高原,晉北尤處高寒地帶,早些時候,農村中家家戶戶都靠火炕以取暖禦寒。為保護牆面,以及使人們在火炕上歇息時避免弄髒衣物,人們在環炕的牆上塗一約七八十釐米高的“圍子”,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炕圍畫”。

先人的智慧總是讓人驚訝的,慢慢的發展,單一的圍子又增添了簡單的線條,再輔之以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圖案,漸漸演變成今天的試樣,也可以說是十幾年前的試樣吧,畢竟隨著現在的發展,火炕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炕圍也被壁紙所替代,但每家每戶的老房子裡,舊時的炕圍畫依然在暗處熠熠生輝,不曾褪色。

西有敦煌,東有襄垣,那些你不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炕圍畫

炕圍畫的整體顏色大概有兩種,一種青綠色,一種紅棕色,這些顏色講究也是分地區的,寧武、五寨一帶喜用紅棕色,強烈醒目,原平、代縣、繁峙一帶則多用綠色,素淨淡雅,清新悅目。

炕圍畫內容一般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山水,京劇人物,動物花卉,孩童嘻戲等居多,拿我家來說,這幾種就都存在,掛帥出征的穆桂英,兒童夏日樹蔭嘻戲圖,栩栩如生的大花貓,靜立花叢中的鳥兒,無一不彰顯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尋。

回到大眾視野,常見的炕圍畫中,人物題材一般會取於歷史典故,三國演義中耳熟能詳的故事,諸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皆為炕圍畫題材備選之列。神話傳說之類則以嫦娥奔月,白蛇傳等較為出名,又或是戲曲中的經典形象,穆桂英,佘太君,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都曾一度受到大家的喜愛。時代繼續發展,炕圍畫中反映真實生活的圖畫也慢慢多起來,圍著棗樹玩耍的孩子們,夏日裡樹蔭下乘涼的人們,春日放風箏的孩子們,都是入畫的內容,常見的花,鳥,也進入了房子,畫上一般還配以成語或駢句或詩詞等文字,使得簡單的畫面變成了醒來即可看到的美好。

西有敦煌,東有襄垣,那些你不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炕圍畫

炕圍畫中的重頭戲無疑是鍋臺畫。鍋臺上方的稱為鍋臺畫,其面積最大,而位置又總是在一進門就看到的最顯眼的地方,因而使得匠人總是把最拿手的本事在此處展示出來。內容多吉祥喜慶,如牡丹花開,寓意著“花開富貴”,貓與牡丹蝴蝶,寓意為“耄耋富貴”,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各種美好的象徵寓意在這裡體現,可以說各家有各家的特色,相比於現在的年畫,毫不遜色。

炕圍畫的作畫時間一般是在新房落成之時,新炕打好,主人就會請當地有名的畫匠上門作畫,快的畫匠只需要兩三天,就可以完成這一間屋子的工程,畫畢,常見的是再刷一層桐油或清漆,使其長久保存,拿我家的炕圍畫來說,三十多年過去了,儘管它就在每日生活的地方,但依然保持了之前的模樣。值得驕傲的是,原平炕圍畫曾在北京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現如今土炕雖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炕圍畫也面臨著沒落,但這一技藝仍然在傳遞,也有相應的藝術研究會及展覽陳列。

現在的炕圍畫並沒有兒時那樣常見,隨著老房子的年久失修,更多的人選擇重新壘砌,炕圍畫也就漸漸走遠,幸運的是我家的一直良好保存著。現在要想看到完整的精緻的炕圍畫,就需要到炕圍畫展或炕圍畫藝術研究會去,謝謝似乎缺少了一點菸火氣,如果你願意的話,去古老的村落走走,挨家挨戶問問,想必找到仍然存在的炕圍畫並不算難事,第一眼的相遇一定會帶給你最美的視覺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