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三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養父子、義父子,比如董卓與呂布,曹操與曹真,朱治與朱然等。無論結局是好是壞,大部分人物的評價歷史已有定論。然而,有一對養父子卻給後世留下無盡的爭論,時至今日人們仍然看法不一,這便是劉備與劉封。

看過三國的應該都知道,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不得不去投靠別人。他逃難到荊州劉表處時,劉備已經年過四旬,仍然沒有子嗣。這在當時那個封建社會當中,絕對是一件令人抬不起頭的事情。無奈之下,劉備只好選擇收養一位養子。最終,劉備選擇了一位姓寇的10歲男孩,並將之取名為劉封。

能被劉備選上的青年,怎麼可能是一個普通人呢?從小他力氣就大得驚人,父母送他去學武,年紀輕輕就已經武功驚人。而且他還特別的聰明,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樣的三好青年令劉備非常的滿意,基本上把它當作繼承人來培養。

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應劉璋邀請入蜀,並在第二年底與劉璋開戰,向成都進軍,劉封此時留在荊州。

建安十九年(214),龐統陣亡,雒城久攻不下,劉備召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率兵由東向西入蜀,劉封也領兵出戰,這時的劉封二十歲出頭,已經成長為武藝不凡,力氣過人的戰將。

《三國志·劉封傳》載“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克。”

此時劉封的身份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他被當成了戰將來使用,而非繼承人。原來在四年前,劉禪已經出生,有了親生兒子,養子的地位自然隨之下降。而劉封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奮力為父親作戰。

建安二十三年,漢中之戰爆發,在戰鬥中,劉備派黃忠、法正陣斬敵首夏侯淵,從而佔據了在漢中地區的優勢。此後,曹操率領大軍來援,與劉備進行了長期的對峙。劉封打起仗來非常的厲害,以至於在戰場上曹操氣得直罵他。罵他的時候就是拿他的身份說事,說劉備無能找一個乾兒子來打仗。

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然而可悲的是,劉封的奮戰,並沒有獲得父親的賞識。第二年,劉備便命令劉封與孟達一起攻打上庸三郡,將其調離了漢中。同年秋天,劉禪被封為太子。這場立嗣之爭,最終以劉封的失敗而告終。

實際上,劉封的失敗是顯而易見。對於封建時代的繼承人來說,血緣是最重要的砝碼。劉封與劉備沒有血緣,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即使劉備執意將皇位傳給他,試問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舊臣能服氣嗎?

劉備之所以派劉封去上庸,一來是為了支開他,避免尷尬;另一方面,也對他是一種保護。上庸,一直以其閉塞的地形和荒蕪的環境而聞名,在地理上自成一個單元。因其遠離中原繁華地帶,自古以來,便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把劉封派往上庸,就是為了避免他留在成都,與皇太子劉禪產生衝突,以免他被人利用,捲入政治漩渦,從而激發劉備集團的內部矛盾。不得不說,劉備對待劉封還是相當厚道的。

從地理位置來說,上庸其實也非常重要。劉封只要能經營好上庸,與孟達搞好關係,便可與荊州的關羽形成掎角之勢,共同夾攻曹魏的重鎮——襄陽,從而威脅曹操集團的腹地——洛陽和許昌。

然而可惜的是,劉封與孟達並不和睦,他曾搶奪孟達的儀仗鼓吹,對孟達有著侵凌之舉。田餘慶先生認為這是劉封身為武夫而恃強凌弱的表現。在筆者看來,這或許也是劉封對自己不公平命運的發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關羽圍襄樊時,曾寫信給大侄子劉封,讓他派兵搭把手,但劉封給拒絕了,還給出了這樣的理由:“俺剛把上庸攻下沒多久,此處的局勢不太穩定,絕不能輕易離開,否則可能容易出亂子。”關羽被呂蒙圍困時,究竟有沒有向劉封求援,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由於襄陽遲遲未能攻破,導致東吳呂蒙趁虛而入,攻佔了荊州。而關羽逃亡時,劉封也沒有進行拯救,最終導致關羽慘遭孫權擒斬。關羽死後,劉備勃然大怒。而孟達既憤恨於劉封的欺凌,又害怕劉備歸罪自己,因此悍然背叛,率領部眾奪取了上庸三郡。

孟達害怕劉備會因此殺了他,所以乾脆帶兵直接投奔了曹操。臨走的時候孟達也勸劉封一起走,可是劉封卻沒有聽他的話而留了下來。其實,關於劉封回成都的結局,孟達的勸降書裡說得很清楚、也很準:

你就是個乾兒子,算哪根蔥?回去就是個死,還不如投降過來,沒準哪天還有個翻身的機會。

然而劉封對劉備仍有期望,因此回到了成都,最終慘遭誅殺。臨刑前,劉封想起了孟達的話,因此不由感嘆:“要是我和孟達一起叛變就好了。”得知此事後,劉備失望地痛哭流涕。同時他也慶幸道:“幸好沒有對他心慈手軟。”

劉備寬厚仁慈,不好殺人。但在人生中最後的幾年,卻不得不做壞人。畢竟一個政權不能有兩個中心,潛在的威脅必須消殺於萌芽。如果劉封能低調做人,好好守住上庸,或許還能保留性命。但是他性格莽撞,活脫脫一個無腦的武夫,因此必死無疑。即使劉備不殺他,未來諸葛亮也一定會幹掉他。因此欲瞭解更多歷史的智慧,應該多讀、細讀《資治通鑑》。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劉備長子劉封因何而死,真相太殘酷,三國演義沒有告訴你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