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

許多人認為,剛需買房根本不需要考慮升值問題,因為自住。

這句話並經不起深究,一方面房產在居民家庭財產中的佔比太大,買房稍有不慎就可能給自己的家庭財產帶來損失,這是誰都不願意見到的。另一方面根據西南財大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鎮普通家庭收入有超過60%以上是用於支付房產,所以買房不能不慎重。

國家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

對於未來房子到底會升值還是貶值問題,王石曾這樣說道,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流動性的社會,年輕人買了房子就很容易把自己固定下來,隨著工作地址、生活地址的轉移,換房子會變得越來越麻煩,並且現在的房產已經過剩,就算你不買房,你的父母也會給你留有房子,你的岳父母也有房子會留給你,當今社會的住房已經明顯過剩了。

王石從社會流動性和住房過剩方面給出觀點,不建議年輕人買房。這一點其實有數據依據的,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統計公佈的《中國住房存量測算:過剩還是短缺》的報告數據來看,中國城鎮住房從1978年的3100萬套增加到2018年的3.11億套。數據非常之大,而大家都知道,截止到2018年末,中國城鎮人口是8.3億。根據戶均人數2.99人算, 8.3億人只需要2.77億套住房。截止2018年末,我國一共城鎮商品房存量達到3.11億套,我國城市化率剛好60%左右,計算下來戶均超過1.1套房產,所以房產過剩已經是明顯的問題。只不過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消化掉了很多樓市存量房產。

根據某房產機構統計,我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價值已經高達450萬億元,現在所有的房子加起來足夠34億人居住,中國的居民儲蓄才僅僅170萬億元,人均儲蓄還不到5萬元。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的市場價值比居民存款還要高出2倍之多。所以房產過剩(王石的這一觀點)不無道理。

國家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

一方面房產過剩,另一方面很多剛需買不到房子、買不起房子,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問題,但現如今的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炒房者不斷追求房產升值,剛需只能望而卻步。年輕人經過多年奮鬥,終於要買房,開心的同時,又出於對買房知識欠缺一臉茫然,特別是在高樓林立的二十一世紀,究竟什麼樣的房子是好房子?今天我們就說說關於電梯房和樓梯房的問題,這是剛需買房的首要選擇,該選哪個。未來5年,電梯房與樓梯房,哪個升值快?一起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來對比下這兩種房子的最大區別。

1、層高選擇問題。

在人們的一般記憶當中,城市化就等於高樓大廈,等於一眼望不到邊的房子。但是如果你有走訪歐美國家的經歷,你或許就不會這麼想了。在北美和歐洲國家,只有個別超級大城市才會見到層高達到30多得密密麻麻高樓,而一般城市則多為低矮的多層住宅。

這番景象與我國農村的宅基地小洋樓極為相似,很多人說這是發達國家逆城市化的反應。其實不然,根本原因是土地資源與可居住人口的承載能力權衡的結果。我國雖有96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是可利用於城市建設商品房住宅的土地卻非常有限。

在人地關係中,我國由於人口多,所以選擇了向天索要空間;而歐美國家人口較少,所以低矮住宅足夠使用,完全沒必要向天發展。這種情況之下,就誕生了多層住宅和電梯房高樓住宅的區別問題。

國家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

如果是10年前的多層住宅,則不建議購買,因為小區生活設施過於稀少,最顯著的問題是停車位不足,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超過1部車,如果停車位不足,那麼日常進出小區都會成為很大的一個問題。而高層住宅也有弊端,例如電梯等待時間長,幾十年之後設備老化維修難等問題。

2、公攤與房價問題。

公攤面積基本上是我國的一個特有房地產術語,在不少城市雖然有取消的跡象,但是現階段並不能全面鋪開推行,公攤帶來的問題由來已久,解決之路也相對漫長。但根據人民日報和央視財經頻道的報道,取消公攤帶來的問題,或許不可免,只是時間問題。

所謂公攤,顧名思義就是公共區域,是小區的所有購房者一起出錢購置的房產面積。公攤面積因為小區房子設計方式的不同導致大小不同,一般而言樓梯房的公攤和電梯房的公攤相比,要小得多。樓梯房只有樓梯上下,這是最大的公攤區域,電梯房除了配置1-2部樓梯之外,還必須配置1-2部電梯,電梯井也屬於公攤區域。

這樣一來電梯房的公攤是樓梯房的1.5~2倍左右。大家都知道,買房子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總房價的,公攤也在其中,公攤越大,買房子出的錢也就越多,所以就單論公攤這一條,樓梯房要划算很多。舉個例子:同樣120平米的房子,樓梯房可能總價在120萬元,但是電梯房總價格高達140萬元,差別很明顯。

國家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聽聽建築學家怎麼說

3、舊改下,升值問題。

以前大家都不願意買樓梯房,因為居住舒適度很低,在電梯房盛行的年代裡,樓梯房顯得很異類。很多人期盼著自家的多層住宅迎來拆遷的風聲。不過從國家最近幾年的拆遷大方向來看,今後大拆大建已經不可能了,舊改接替棚改將成為今後城市老舊小區的解決辦法。2020年4月份,國家重提舊改,今年規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

根據住建部的數據統計,符合“建成於2000年之前+公共設施落後+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小區,在全國範圍內累計達到17萬個,涉及居民大約總數超過3000多萬戶,人口數量高達上億。如果按照今年改造3.9萬個小區來推算,全部完成舊改工程大約需要4到5年的時間。

圈子封面

買房投資圈子

圈主:樓市指聞i

176成員

進入圈子


建築學家認為,越來越多人厭棄了高樓大廈的鴿子籠式的居住方式,多層住宅配置電梯的小洋房成為了新型居住追求,再加上舊改襲來,為城市存量房產煥發新生,或許為多層住宅再次帶來升值契機。

新規兌現,未來5年“1類房”二度升值?你覺得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