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前漏診肺癌轉移導致搶救無效死亡…要重視術前每一個檢查結果!

案例回放


某女性患者,50歲,因“反覆胸悶氣急20餘年、加重3月”至某三甲醫院住院治療。

患者20多年前曾被診斷為“風溼性心臟病”,3個月前胸悶、氣短症狀明顯加重,休息時感到胸悶心悸,有時出現嘔吐症狀,曾多次在外院就診,口服藥物後症狀改善不明顯。

診斷結果顯示:患者患有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中度關閉不全以及房顫,心功能Ⅲ級。6月14日胸片顯示:兩肺門影增大、增濃,請結合臨床。住院期間醫院給予了強心、利尿、抗心衰等治療,並進行了支架植入術及體外循環心直視下二尖瓣主動脈瓣聯合置換術,術後送入ICU監護治療。6月24日患者轉入胸外科繼續治療,並於7月8日出院。

8月6日,患者因“發現左頸部腫塊漸進性增大1周”再次至該院住院查體。初步診斷為左頸部腫塊、房顫及心臟瓣膜置換術後。8月12日醫院為其進行了左頸部腫塊(淋巴結)活檢術,病理診斷為“左頸部淋巴結”惡性腫瘤。患者轉至外院進一步治療。

外院結合患者病史、症狀表現,診斷為肺癌雙側頸部、鎖骨上、縱膈淋巴結轉移。

8月19日患者出現皮膚、牙齦出血,請血液科急會診,考慮腫瘤骨髓侵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告知家屬:病重,隨時有重大臟器出血導致突發死亡可能。8月21日0:50患者出現神志不清,呼之不應,經搶救於凌晨2:30死亡。


鑑定意見


醫方的診療行為中存在告知不全,患方缺失對診療方式的選擇權,醫方的過失對患者死亡後果的預後可能有一定的促進因素,原因力為輕微因素。


極易漏診:無肺癌明顯影像資料


本例中,患者初次入院後,經過二尖瓣主動脈瓣聯合置換術,心功能明顯改善。術前的主訴、體檢和輔助檢查均未有明確陽性結果。術後的胸片和CT也沒有肺癌的任何明確影像資料。而僅有的陽性提示是6月22日的CT結果顯示:左鎖骨上、縱膈內、左肺門多發腫大淋巴結。患者有風溼性心臟病20餘年,反覆心衰致長期肺淤血的慢性炎性改變,可能是存在縱膈內、左肺門多發淋巴結腫大。


漏診原因:患者有手術指徵 無手術禁忌證


如果醫生在23日手術前,看到了22日的CT報告單,應引起重視。醫生工作再忙,手術前的各項檢查需要仔細看。一般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首先應該最先排除癌症轉移病灶。因為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是癌症淋巴轉移最典型表現之一。這是最基本的醫學常識,屬於基本功。三甲醫院的醫生往往分科較細,僅考慮本專業的疾病或者器官,只要該專業的疾病沒有錯就可以了。該患者有手術指徵,無手術禁忌證。


啟示:重視術前每一個檢查結果


一般三甲醫院的醫生工作都非常忙,在繁忙的工作中往往只關心與本專業有關的疾病輔助檢查結果,外科醫生更注重有沒有手術指徵和手術禁忌證,對於與本專業疾病或者臟器沒有關係的檢查結果往往會忽略。

重視患者知情同意選擇權。該病例在手術前僅有淋巴結腫大,並沒有確定是否存在腫瘤以及腫瘤轉移,再者存在長期炎症導致的淋巴結腫大的可能性,因此,應該如實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這些對於醫生來說也是未知的可能,只要如實告知,即使發生意外,也能共同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