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出現致病性突變,雙語環境改變大腦發育,高校可退部分住宿費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出現致病性突變,雙語環境改變大腦發育,高校可退部分住宿費

李蘭娟團隊:新冠病毒已出現可影響致病性的突變,有19個為全新突變

根據《中國科學報》報道,4 月 19 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發佈了名為題為“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的研究。該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它的變異和多樣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變異毒株在細胞病變效應和病毒載量方面差異可達270倍。此外,檢測到 33 個突變,其中 19 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

諾華公司將開展羥氯喹隨機臨床雙盲對照試驗

當地時間本週一,製藥巨頭諾華公司(Novartis)表示,為了確定羥氯喹的療效,將進行450人的隨機臨床雙盲對照試驗。據悉,這項研究將於接下來的幾周內在美國的十幾個地點開始進行。患者被分為羥氯喹、羥氯喹+阿奇黴素、安慰劑三組,安慰劑組以外的患者每天將分 3 次接受每次 200 mg 的羥氯喹給藥。蔡表示,研究保證給藥劑量足夠高,從而使其可能具有抗病毒效果,但同時不會引起過多的副作用。

COVID-19疫苗新候選:低劑量PIV5可讓小鼠完全免疫MERS

愛荷華大學和佐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完全保護小鼠免受致命劑量的MERS侵害的一種疫苗,使用一種無害的病毒將MERS冠狀病毒蛋白傳遞到細胞中以產生免疫反應,有望為開發針對其他冠狀病毒疾病(包括COVID-19)的疫苗提供助益。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4月7日的《mBio》雜誌上。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研究人員稱康復患者可能再次感染COVID-19

牛津大學教授Sarah Gilbert表示,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將來很可能會再次被感染。這在短期內可能不會發生,但往後存在可能。目前還不清楚感染誘導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但這位教授推測至少要好幾年。如果事實證明這一推測是準確的,那麼COVID-19的倖存者應該會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直到疫苗的廣泛出現。

漏洞百出!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道,美國政府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和情報機構日益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漢一實驗室的可能,並稱研製目的並非是生化武器,而是為了彰顯中國在應對病毒的能力已不遜色於美國。然而,眾多科學研究者相繼指出了這一判斷的不實和漏洞,並通過最新研究進一步強調了該病毒起源於自然。該研究最終結果刊登於美國《自然科學》雜誌。

首次證實男性排毒時間比女性更長,睪丸或成新冠病毒“蓄水池”

但4月17日發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一項研究進一步發現了男女在感染COVID-19嚴重性方面的差異原因。該研究由蒙蒂菲奧裡衛生系統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嚴重程度的性別差異可能在於,與女性相比,男性的排毒時間更長,並且睪丸是人體內ACE2表達最高的區域之一。

研究發現:服用維D補充劑可將胸部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降低50%

在由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進行的研究中證實了維D對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他們發現,在服用維D補充劑的人群中,胸部受感染的風險降低了50%,而在維D含量較低的老年人中這一作用尤其明顯。

潛在新療法!羊駝血液中獨特的納米抗體或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

比利時弗拉姆斯生物技術研究所(Vlaams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在爆發期間,駱駝科動物(camelids)血液中的分子可能作為有用的“療法”。這些抗體在過去已被證明對諸如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等病毒有效。根據這項研究,抗體的小尺寸使它們能夠更有效地瞄準微觀病毒。這就是所謂的納米抗體技術。

廣州八院又一項研究證實:HIV和抗流感藥物不是新冠肺炎“靈丹妙藥

根據廣州八院最新出爐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結果,此前曾被認為對於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的HIV藥物洛必那韋/利托那韋(LPV/r)和抗流感病毒藥物阿比朵爾,均沒能改善輕、中度患者的臨床結果。研究結果發表在了Cell Press出版的新醫學刊物《醫學》上。

研人員研究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國際植物生物學知名期刊Nature Plants 21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房慶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增加植物細胞核源D1合成途徑顯著增強植物的高溫抗性,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同化速率,生物量和產量;從為植物細胞增加一條全新的D1合成途徑並顯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角度而言,這一原始創新性的發現對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傳輸機理揭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教授課題組用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直接觀測到了一種奇特的非週期性結構,該結構儘管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卻能對鋰離子的傳輸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成為除了晶界、點缺陷以外的又一類需要受到固態鋰電池研究者密切關注的非週期性結構。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低劑量阿黴素或可克服白血病耐藥性

4月2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學》的一項新研究中,中美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或能克服白血病耐藥性的新方法:使用低劑量的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癌症的化療藥物阿黴素。研究還發現低劑量阿黴素針對白血病幹細胞的抑制作用依賴於對抗癌表達CD8的T細胞。因此,新的治療方法不僅直接針對白血病幹細胞,還將它們暴露於激活的免疫反應中。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四種老年衰弱亞型

20日,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倪進東課題組應用統計學技術,揭示老年人多維度健康問題的潛在聚集模式,初步區分了四種老年衰弱亞型,該研究日前刊發在學術期刊Aging(Albany NY)上。衰弱綜合徵是老年人生理儲備下降及抗應激能力減退,或健康缺陷不斷累積而導致的一種非健康也非殘疾狀態,從而使其對抗應激的能力下降,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雙語環境真能改變大腦發育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雙語(或多語)成年人的皮層區域和皮層下灰質結構以及連接這些區域的白質束的結構與單語者不同。神經科學領域的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探究了雙語如何影響大腦從幼年到成年前期的結構變化,該研究由雷丁大學和喬治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完成。

用反向傳播算法解釋大腦學習過程?Hinton 等人新研究登上 Nature 子刊

近日,來自 DeepMind、牛津大學和谷歌大腦的 Timothy P. Lillicrap、Adam Santoro、Geoffrey Hinton 等人在 Nature 子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發表文章。該研究以過去和近期的研究發展為基礎,認為反向連接可能會引發神經活動,而其中的差異可用於局部逼近誤差信號,從而促進大腦深層網絡中的有效學習。

Nature子刊:實驗性藥物為預防癌症復發帶來了希望

癌症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防止已接受治療的患者復發,復發的原因是某些癌細胞能夠存活下來並生長成新的腫瘤。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中,確定了一種臨床上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藥物,可以防止小鼠復發癌症。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最近,斯坦福大學的亓磊教授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CRISPR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新策略。他們日前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論文表明,這種新策略可以在實驗中識別並瓦解人體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17個省份明確高校開學時間 4月底和5月初是返校高峰

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晚,安徽、上海、雲南、江西、河南、陝西等17省區市已公佈高校計劃開學時間。在已公佈開學計劃的17個省市中,最早明確開學時間的是青海省,在4月1日,青海省省內12所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4月1日起就可按照“一校一策”原則,已學生所在省份、院系、年級為主要參考指標,分學校、分生源地、分專業、分年級組織學生錯峰返校。較晚的則是天津,5月上旬或中旬,全是高等院校(含高職院校)畢業年級分專業、分批次有序復課開學,但非畢業年級開學時間時間另行安排。整體來看,17個省市的高校開學時間集中在4月底與5月初。

世賽獲獎選手符合條件可保送高校深造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佈的《關於做好有關高校保送錄取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工作的通知》指出,凡在世界技能組織主辦的世界技能大賽中獲獎的中國國家代表隊選手且符合條件者,具備保送至高校深造的資格。

又增2高校!今年高校“上新”11所

4月20日,教育部官網發佈兩則消息,同意湖北和廣西兩所高校轉設:批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武漢文理學院;批准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柳州工學院。據統計,包括剛剛轉設的武漢文理學院、柳州工學院在內,2020年已經有11所高校轉設獲得批准。

高校開學晚住校時間縮短 多地明確可退部分住宿費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響,大學生在校時間大大縮短,已收取的住宿費怎麼辦?4月19日,澎湃新聞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學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建議,希望地方教育部門能“酌情退還”部分住宿費。對此,教育部4月10日在其官網發文稱,已按學年收取的住宿費,學校應“根據實際住宿情況”合理確定退費辦法。

北京加強高校畢業生線上就業服務

在4月20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賀銳介紹了穩就業、保就業相關舉措。他表示,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北京啟動了為期2個月的“2020年北京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月活動”,全市畢業生線上招聘活動已開展160餘場,累計提供招聘崗位需求100萬個。

河南省教育廳要求為高校學生提供接站服務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舉行全省高校返校開學疫情防控工作專訪會。會上提出,各高校要積極協調當地交通部門,整合校內外資源,安排車輛為學生提供接站服務,儘量減少學生返校途中與社會人群的密切接觸,保障學生從家門到校門“最後一公里”衛生安全。

5月託福、雅思、GRE等考試全部取消

教育部考試中心4月20日發佈通知,取消 2020 年 5 月所有托福考試、雅思考試、GRE 考試、GMAT 考試,考試費將全額退還至考生個人報名賬戶。2020 年 5 月 16 日舉行的 KET、PET 青少版考試也被取消,原定於 2020 年 5 月 16、23、30 日舉行的劍橋商務英語證書初級、高級和中級考試將推遲舉行,具體考試時間及相關安排將根據疫情防控進展情況另行通知。

IEEE發佈13本全新開放獲取期刊

IEEE現接受其全新完全開放獲取期刊的論文提交,該期刊內容涵蓋廣泛的技術領域。作為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為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研究方面的領導者IEEE,致力於幫助深度科學研究,支持技術信息的獲取。新期刊將完全符合贊助者的要求且遵循創作共用-署名(CC-BY)許可協議進行出版。

康樂談百年諾獎啟示:“標準答案”型思維方式不可取

近日,中科院院士康樂做客中國科學院大學第88期“院士大講堂”,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例,暢談百年諾獎對中國科研和教育的啟示,並與200多名本科生進行了雲互動。康樂表示,諾獎級的研究不是規劃出來的,它們中許多是由教授帶著科研助手和研究生做出來的。如果我們一直培養“標準答案”型思維方式的學生,未來得到諾貝爾獎是不可思議的。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老撾植物新種——紫斑蜘蛛抱蛋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人員從老撾引回的兩株蜘蛛抱蛋屬植物經鑑定為植物新種,命名為紫斑蜘蛛抱蛋。據介紹,該植物園2005年從老撾巴色引回兩株蜘蛛抱蛋屬植物,後沉寂於苗圃,多年都未定種。2019年11月,該園工作人員發現這個物種開花了,通過文獻查閱,確定是一種從未被描述過的新種,並因其花被筒、總花梗和葉鞘密被紫色斑點而將其命名為紫斑蜘蛛抱蛋(Aspidistra purpureomaculata H.C. Xi, J.T. Yin & W.G. Wang)。

ICLR 2020 全析解讀:華人作者貢獻60%,谷歌、卡內基梅隆和清華大學領跑前三

深度學習領域頂級會議——國際表徵學習大會 ICLR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將於 4 月 25 日正式線上開幕。 ICLR 2020 共收到了 2594 篇論文投稿,最終共有 687 篇被接收,其中 48 篇 orals,108 篇 spotlights,531 篇 poster;錄取率為 26.5%,相比去年的 31.4% 略有降低。其中華人作者貢獻60%,谷歌、卡內基梅隆和清華大學領跑前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