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与孔孟齐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的精髓便是下面这“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天,王阳明的两位弟子为“四句教”的含义争论不休。


一个认为既然人性本来纯正,何必还要良知去裁决;另一个说,心性天生,但容易受到外物沾染,所以才要战胜恶念,清净本心。


王阳明得知后,对两人说道:


你们两人的见解正好互补,良知光明者只需参悟本心,而那良知被蒙蔽的,便要去恶存善,两者合二为一,就是我的心学宗旨。


这就是著名的“天泉证道”,其中的“二合一”则深受王阳明喜爱。


人生一世,如果能达到“二合一”的境界,必定会有所成就。


01 言行合一


荀子有言:“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说得出,做得到,才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在人际关系中走得长远。


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在高分韩剧《正直的候选人》中,就有这样一位言行不一的候选人朱尚淑。


朱尚淑的奶奶生病去世,却没得到保险公司的正常理赔,她成功打赢了这场艰难的官司,因此名气大涨,成为一名候选人。


在公众面前,朱尚淑和老公住在22平米的小房子里,恩爱异常,十分亲民。


但其实,她在郊区有一座豪宅,为了装成普通人,她和丈夫只能在半夜偷偷去豪宅享受。


而令她成名的那场官司里的奶奶,其实并没有死。


为了能竞选成功,朱尚淑明知有些事情做不到,却依然对选民信誓旦旦。


眼看她越错越多,奶奶许下愿望:“希望尚淑以后不要再说谎了。”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朱尚淑一下子失去了说谎的能力,她在直播间口无遮拦,向来亲民的她见人就躲,有人问起她的自传,她竟然说是找枪手写的。


一系列闹剧之后,朱尚淑深受打击。


最终,她痛改前非,决定做一个言行合一的人,勇敢地揭露了很多黑幕,出狱之后,又一次踏上了竞选之路。


说一句谎话,就需要一百句谎话去弥补。


巧言令色或许能得利一时,但言行不一,失去的信任将难以挽回。


02 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对于“知”和“行”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解释很贴切:当我们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十分孝顺和关心了。


知行合一的内涵,便在于依照所知去采取行动,两者同时发生,而不是只将大把精力花费于理论之上。


墨子便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人,他认为,知而不行,没有实际意义,便不算真正的知。


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曾有一名学生对墨子夸口说:“我有理政治国之才。”


墨子却不为所动:


理政治国,不仅是凭空议论这么简单,知行合一,才算真正懂得‘治’的意义。现在你只是随口一说,却没有实际行动,自身就存在着很大矛盾。别再提什么治国的事,你还是先担心自己吧。


为此,墨子还提出了“三表法”:对理论追溯前人经验,在百姓中考察实情,然后应用于实际,才算是真正懂得。


由此可见,那些空想不做,和苦干不知思考之人,失败也是难以避免。


知行合一,便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分你我。


心中保持着知行合一的信念,于我们自身而言,也可以避免浮夸、流于表面,从而为理论赋予实际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03 心口如一


《增广贤文》中有言:“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言为心声,但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很多虚伪的人,心口不一,惹人厌弃。


表里不一,或许能骗人一时,然而日久见人心,虚伪之人,终会作茧自缚。


东汉时,有位叫孔僖的学者便心口如一,是位真正的君子。


一天,孔僖和好友崔骃谈古论今,说起了汉武帝:“武帝开始治国时,尊崇圣人之道,五六年的时间,名声已经比文帝和景帝还好。但他后来放任自己,又丢了之前的优点,这可真是‘谦受益、满招损’啊!”


不料,这话被隔壁的梁郁听去,这人居心不良,上书皇帝说:“孔僖、崔骃两人背地里诽谤先祖、讽刺当今圣上呢。”


消息一出,有人替孔僖出主意,让孔僖否认这件事,就说是梁郁公报私仇。


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孔僖听后拒绝道:“为人当心口如一,我既然说了,就该承认。”


于是孔僖对皇帝上书,承认了议论之事,又言明自己并无诽谤之意,劝皇帝广开言路。


皇帝看了奏章以后,敬重孔僖为人心口如一,真诚有担当,不仅没有追究,还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


真气质和装清高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表里如一。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真正的聪明不是钻营取巧,而是保持心口如一,有自己稳定的人格。


纷乱社会,能达到心口如一的境界,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04 始终如一


苏轼曾说过:“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三分钟热度容易,不忘初心却难。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惟有始终如一,才能在前行路上保持热情。


做到始终如一,忘却名利纷扰,我们也会找到内心的安宁。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上映便爆红网络。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就是一群文物修复师,老一辈的师父们,大多是学徒出身,而年轻一辈的,很多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


故宫之外,是早已改朝换代的新社会,而在宫门中,他们忘却繁华浮世,用心守护着一段段历史。


王阳明:人生四境界,参透就是福报


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维持文物形状这么简单,他们至今沿袭使徒制,为文物奉献自己的一生,又培养出下一代继续坚守阵地。


一座宫廷钟表,是上千个零件间的严丝合缝;一件青铜器碎成上百片,照样拼接完整;临摹一幅画,甚至要花上几十年......


这群文物修复师,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与古人对话。


经手的每一件宝贝都价值连城,但修复师本人却并不出名。


他们抹去自己的痕迹,守在故宫的偏僻一角,认真工作,闲时逗趣,不骄不躁,择一事,钟一生。


很多观众表示,曾以为这种没有名利的工作,不符合自己以为的价值观,看到他们才懂得,始终如一,是种极致的魅力。


纷杂世界,保持这种始终如一的心态,才能摒弃浮躁,专注事物本身。


达到始终如一的境界,守住初心,成功将变得很单纯。


05


杨绛先生百岁时曾说: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人生是一场修行,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心里,在脚下。


凡事用心思考,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达到更高境界,我们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