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下班了去吃東西。習慣性的到了那家飯店。

一進門,看到老闆在聊天,遠遠的看了一眼老闆應該是在籤合同……

點了常吃的兩道菜,找了張桌子靜靜的等上菜。

過了一會,老闆應該是簽好字了,扭頭看到我在不遠處坐著,便過來打招呼:

“過來了啊,我剛剛買了一份保險” 興奮的跟我說。

老闆知道我對保險行業有了解,可能是感覺跟我說保險,會有共同話題。

因為經常來吃飯,關係也不錯,由於我沒有從事保險,涉及不到搶客戶搶業務的事情,跟老闆關係也不錯,於是就是問了兩句“給誰買的?”“買的什麼險種”“繳費幾年”……

老闆滿心歡喜的跟我說這說那……(基本上就是保險公司宣傳的那些保險理念)

這時我無意中感到不遠處傳來注視的目光。發現是跟老闆籤合同的那個人,應該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吧。

我們兩人四目相對,我微笑示意,他也是微笑回應,但我還是明顯感覺到微笑表情下的警惕和眼神中的敵意。

我清楚他的顧慮:害怕我是同行、害怕我會搶業務、害怕我會給客戶推薦新公司新保險、害怕這份新籤的合同被毀……

實在是他的顧慮是多餘的,於是我主動打招呼,詢問他是哪家公司,表明我不是同行。

“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過了幾個月,我去吃飯的時候,發現好幾次老闆不在,只有老闆娘在忙裡忙外……

隱晦的問了一句,老闆娘沒有正面回答,我也不好多問。

又過了三四周,我又一次在飯店遇到了那位保險業務員,老闆也在。

兩人正在談話,談話結束時,老闆表情非常無奈和遺憾,業務員則是一臉的尷尬。

業務員走後,老闆過來打招呼,我就開玩笑的問了一句“前段時間去哪忙了?”

老闆無奈說道:“前一段時間住院了,本來考慮保險公司可以報銷,還可以省點錢。”

“可以啊,多少可以省點錢”

“是省錢了,報銷了一些,但是當時購買的時候告訴我,出險後還可以繼續繳費投保,但是前兩天保險公司給我下的通知書說是不再繼續承保我這份保險。”老闆將通知單遞給我看。

我笑道:“這沒有辦法,

合同裡面確實寫了客戶可以繼續繳費投保,但是沒有保證保險公司會繼續承保啊。沒事至少賠付了一次呢”

自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在老闆那見過那個業務員……

“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這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我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小插曲。也並不是想表達業務人員的不專業或者欺騙。只是想說為什麼很多客戶對於一些行業(比如保險、貸款等等)有很多的誤解,甚至會認為是欺騙。


很多時候是因為行業的現狀和服務人員的因素造成的。作為業務人員,我們在服務客戶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呢:

成交的基礎是專業

一切的服務都建立在你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

之前有一位業務精英跟我說過一句話“有時候你可以把客戶當做一個小孩子一個白痴。不管客戶提出什麼問題都是正常的,因為他不是專業的,而你是專業。需要你用你的專業能力去解釋客戶的任何問題,這樣客戶才能信服你。” 很多時候企業都要求員工要得到客戶的信任,然而客戶的信任是需要員工的專業能力。

因為客戶需要的專業,之後才是服務。

“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專業的事需要專業的人


現在不需要物美價廉,而是購物體驗

同樣是火鍋店,為什麼出名的是海底撈?

同樣是超市,為什麼好評一致的是河南胖東來?

是因為物美價廉? 不可能,在同行業來說,售價還是比一般價格要高一些。

因為購物體驗,人們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除了商品,還能得到更好的體驗。更加優質的服務,使整個購物過程更加享受。

愉快的購物過程才是當下大眾更加需要的。

“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購物愉快

保持成交前後的服務品質

很現實的一個問題:

籤合同前 稱哥叫姐,有事十分鐘到;

籤合同後 很忙改天,有事找售後。

接觸過銷售行業的朋友應該聽過一個詞語:客戶忠誠度。經常聽到業務人員吐槽:自己的客戶被別人撬走了,客戶去別人那籤合同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終歸到一點,客戶對業務人員的不認可。

OMG李佳琦推薦的商品千千萬,品牌也眾多,為什麼顧客會因為李佳琦的一句OMG而購買。正是因為對李佳琦本人的認可,對他的推薦認可。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最大能力保證客戶在成交前後的享受到的服務是一致的。客戶既然在我們這裡成交,說明客戶對我們是認可的。然而後期客戶的選擇在於客戶對我們認可是否還在。

“保險公司同意我交錢,但又拒絕收錢”客戶搞的一臉懵

專業職場人

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的加強自身能力,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支持和認可。這是一個漫長且無味的過程。

加油,為奮鬥者點贊!

我是職說

關注我隨時分享職場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