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韩愈故事⑤ 清户部主事冯敏昌认证韩愈故里

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生,清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


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秋,冯敏昌丁忧期间到各地游学,谒见河南巡抚毕沅。恰在这年,冯敏昌的姻亲广东灵山县(今属广西)人仇汝瑚初任孟县知县。毕沅就推荐冯敏昌到孟县,主讲河阳书院并修撰《孟县志》,冯敏昌欣然从命。到孟县后,知县仇汝瑚对他特别厚待,专门在县城北门外为冯敏昌创建花封书院,供他讲学和居住。仇汝瑚请冯敏昌为花封书院主讲堂命名,冯敏昌遂将其定为“景韩”,还撰写《景韩堂记》,阐发对韩文公的景仰之情。


冯敏昌精于经史、诗文,善书能画,在孟期间,对韩愈的乡里籍贯、世系、后裔的考证非常下功夫,以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认证韩愈是河阳人。当得知韩愈儿子韩昶墓志在清雍正年间被怀庆府知府调到府城后,冯敏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多次到府城同当时的知府商谈,重新将韩昶墓志从府城韩文公祠移到孟县城内韩文公祠。冯敏昌对韩昶墓志极为重视,在其左侧边沿上题跋,以韩昶墓志为依据,参考其它文献记载考证,进一步确认古尹村为韩愈祖茔所在地。冯敏昌在修撰《孟县志》时,对宋代朱熹《新唐书韩愈传注语》、明代耿裕《题韩家庄诗碑》、明代邢贤《谒昌黎伯韩文公诗碑》、清代薛京《增修韩文公庙碑记》等诗文添加详细考证按语,在《孟县志》记录的地理、金石、人物等,也都进一步考证并加上按语,对“韩愈是河阳人”进行反复证实确认。


冯敏昌翻阅各种典籍,遍访孟县及周边各处,查看历史遗迹,撰写的《韩文公墓考并谒墓古诗》,首句即为“韩文公实河阳人也。”通过史料实证进行考证,纠正《新唐书》的误载,详细查询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巡幸中州,特遣重臣谕祭于韩文公墓所的盛况,采访当时亲历者,进一步确认韩文公墓在韩庄。在韩愈墓前亲眼所见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知县邢贤《谒墓诗碑》的“谒昌黎伯墓”及“展墓后至金山寺”等字,在韩庄关帝庙内发现明弘治年间所造大铁香炉一座(前款文字为“怀庆府孟县韩家庄韩文公冢飨堂大香炉一座,重二百五十斤,弘治十七年二月吉日造”),并示意将大香炉移至韩愈墓前。冯敏昌详细抄录韩愈学生皇甫湜撰文的神道碑,重刻立于韩愈墓前,并将墓考详文及谒墓古诗刻于碑阴。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冯敏昌与孟县知县仇汝瑚、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韩九龄共同在韩愈墓前立“唐韩文公墓”碑,一直保留到现在。在仇汝瑚重建韩愈墓前飨堂时,冯敏昌委托其六弟、钦州癝贡生冯敏曙为仇汝瑚撰写的碑记书丹、题额。


冯敏昌还考证韩愈侄孙大理寺丞韩湘墓,协助知县仇汝瑚重建韩文公祠,自绘韩文公像线刻碑等,流传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