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作者:臉哥

我們居住的地球被人為地分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之間一般多以山脈或者運河等自然景觀為界,涇渭分明。然而,四大洋之間卻不在那麼明顯。由於海洋所佔地球面積之大,所有的海洋都是連通的。海水之間的流動更是隻能人為劃界去定義不同的海洋區域。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在我們熟知的四大洋中,要數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面積最廣。這兩個大洋的交界處也顯示出不同於其他大洋之間明顯的分界線。從俯拍圖中可以看出,界限左邊的大西洋顏色較深,界限右邊的太平洋顏色更淺。細看之下還會發現,整個太平洋的水面整體上比大西洋高出了50釐米。既然海水之間能夠流動,為何這個地方會如此特殊,創造出如此明顯的分界線?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其實,我們之前也提到,大洋之間的分界線是人為規定的,只存在於地圖上,現實中完全沒有這條分界線的存在。而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明顯的海水分界線也不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匯處。那麼這條線是如何形成的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要歸因於海水的組成成分。由於不同大洋中所攜帶的泥沙、無機鹽、微生物等的不同,致使不同區域的海水密度會有較大差異。由於這種密度的不同,所以造成了交匯線兩端不同的顏色。這種現象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例如在一些流入海洋的入海口中,河水與海水的顏色差異也非常明顯。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另外來自日本大學的山形俊男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太平洋的整個海平面要比大西洋高,這也是這一界限看起來比較明顯的一個原因。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其實是因為科氏力和地理環境的作用。

科氏力(科里奧利氏力),我們又稱它為地轉偏向力,它是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與運動物體方向垂直的力。想象你拉著一盆水向前跑的時候,水面必定會向後湧起,地球就是放大版的水盆。正是由於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讓兩大洋之間的海水保持了一定的落差。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地理環境的作用。根據科學家觀測,太平洋的海底大多是高低起伏的山脈,水流急且流量大;大西洋海底則是平坦的腹地,沒有溝壑,這就使得大西洋的海水流動較為緩和,由此就有了如此大的水位落差。

當然這其中還有洋流、海水溫度以及蒸發速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才有了這一獨特現象的發生。不過,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在交匯處不能相容的說法,科學家們並不認同。如果將藍墨水滴入水中最終兩者也會相容,海水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並不存在絕對不相容的情況。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雖然兩者密度不同,但是其中的分子最終會形成動態平衡,由於太平洋的海水相對渾濁,所以這一過程會相對緩慢。由於顏色色差的作用,我們從高處觀察剛好是尚未交融的樣子。當你近距離觀察時就會發現,那條所謂的分界線根本找不到。所謂的奇觀,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科學道理;而看似尋常的語句之中,也其實有很多未被發現的謊言。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