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人們常說“晴烏鎮不如雨烏鎮”,你可知道為何?難道晴天的烏鎮不美?

非也,美好的事物不分高下,只是相比起來,雨天的烏鎮更有煙雨濛濛的江南氣質。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微雨時節,雨絲清新飄逸,空氣溼潤清涼,行走在雨中,遊人會不禁沉醉於雨後烏鎮散發的古樸氣息中。

最妙的是,雨絲在模糊視野的同時,也會模糊人對時間、空間的感知。獨自漫步於靜謐的窄巷,恍惚間,彷彿踏入數百年前的江南。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pic@烏鎮雅齡軒照相館

欣賞雨烏鎮的美,最宜在斷續的小雨中,雨勢過大則令人狼狽。若恰巧遇上雨勢較大的那一陣,不妨停下避雨,等雨勢收斂,再行遊覽不遲。

一、看書 · 避雨

古時候,江南普通百姓家的讀書人,有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晴耕雨讀。晴天耕種,雨天讀書,心平氣和,不被焦慮的情緒所累。

大雨阻擋腳步,那就順勢歇歇腳,咱們讀書去吧。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昭明書院古牌坊題字“六朝遺勝”

走過雨讀橋,路過花燈鋪,就是昭明書院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梁朝太子蕭統跟隨老師在烏鎮讀書,並建有書館一座。後來,書館塌毀,遺蹟殘存。

書院設有圖書館、閱覽室,環境清幽雅緻。書籍雖不算多,卻有許多關於烏鎮的資料,靜心品讀,或許能進一步瞭解腳下這片土地。

二、撐傘 · 擋雨

初春時節,在烏鎮賞雨,感受千年古鎮蘊藏生機的氣勢,最愜意不過。

不過切記,早春的雨較為寒涼,哪怕雨絲再纖細,也不宜逞強淋雨。或是穿雨衣,或是撐傘,一定要做好擋雨措施。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pic@烏鎮雅齡軒照相館

雨天在烏鎮拍攝大片,少不了來把油紙傘凹造型。一把油紙傘,讓人想到多少纏綿悱惻的江南故事,譬如白娘子與許仙、戴望舒的《雨巷》,模糊了光陰,使得傘下的人更加沉靜如水。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pic@烏鎮雅齡軒照相館

自己帶油紙傘不方便?那就去恆豐傘鋪看看吧。精美有樣子,透光不透雨,既堪實用,又可賞玩,一舉兩得。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pic@windl

三、飲茶 · 賞雨

雨中步行久了,難免被帶走熱量,產生體寒、疲憊之感。不必勉強自己,找個地方稍事休息,收拾好心情再出發。

可以是僻靜處的美人靠、沿河的咖啡店,也可以是散發著烏鎮味道的烏酒小館。

在陌生的小鎮,臨河賞雨,喝酒暖身,世上幾人能有這樣特別的回憶呢?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坐在臨河的座位上,飲一杯醇厚的烏酒,或是吃一盞清香的燻豆茶,雨下再大也不怕,一切安心又從容。

看著窗外,朦朧的雨幕籠罩整座古鎮,雨中的一切都模糊了邊緣、顏色、紋理,降維成了一幅水墨圖卷。

至此,才懂得那句“晴烏鎮不如雨烏鎮”。

“晴烏鎮不如雨烏鎮”?春色將至,來賞煙霧濛濛的雨江南吧

元宵已過,遊人漸稀。早春二月的烏鎮,正在靜靜地醞釀生機,偶然路過碼頭,聽到搖船師傅欣喜道:“柳樹發芽了。”

有什麼比等待春天更美好的事呢?不如拿起雨傘,去尋找江南小鎮裡的第一抹春色。

一年中幾乎最大的優惠,正逢烏鎮一年中最溫柔靜謐的時節,可謂好事成雙。有時候,幸福的定義並沒有多麼深奧,也許,只是一陣雨、一把傘、一雙人、一場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