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迎援鄂“戰士”回家

鍾南山迎援鄂“戰士”回家

鍾南山擁抱了每一位平安歸來的“戰士”。

鍾南山迎援鄂“戰士”回家

廣醫三院馳援武漢的畢賜成與家人團聚。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韓文青、許詠怡、白恬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翁淑賢

昨日上午,廣州市第二工人療養院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歡送儀式,歡送來自廣醫附屬第一、第二、第三、第五醫院和附屬腫瘤醫院的24名醫護人員。他們在馳援武漢兩個多月、圓滿完成醫療支援任務後,於4月8日回到廣州。22日,結束了為期14天的休整返回醫院,他們重回“溫暖大家庭”,受到家人、同事、親友的熱烈歡迎。

“我們還要繼續上戰場”

見到昔日的戰友,隊員們雙眼溼潤了。“好久沒有回家,想你們了!”作為馳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代表隊領隊,廣醫一院副院長、呼吸內科專家張挪富教授無限感慨。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和隊員們守望相助、齊心協力,把“奉獻、開拓、鑽研、合群”的南山風格帶到武漢“戰場”,收治的是最危重的患者,出色地完成了支援武漢抗疫的艱鉅任務,全部平安返回。

“這段患難與共的生死情、戰友情我會一生銘記,希望大家日後常聚聚。”張挪富回憶起在武漢的點點滴滴,他說,至今仍歷歷在目,或痛苦,或難忘,或溫馨。

“這兩個月來有太多人給了我們支持,在開始最艱難的那段時間鍾院士每天都打電話過來。雖然現在回到廣州,但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是戰士,還要繼續上戰場!”張挪富說。

“穿上白大褂,就要盡力救病人”

三個月前接到國家指派孤身馳援武漢的桑嶺終於露出了笑容。他從1月23日抵達武漢那一刻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我們穿上這身白大褂,就要行使我們的職責,盡最大可能救治病人!”桑嶺說。

桑嶺見證了武漢從“封城”到“重啟”的整個過程,他感觸很大:“當理所應當變得遙不可及時,才讓人更加懂得珍惜,珍惜一切看似理所應當的事情。”他坦言會利用這段休整時間,一方面繼續跟隨鍾南山院士的腳步加快對前期臨床工作與數據的總結與分析,另一方面也會靜下心來陪陪家人,“能迴歸正常平靜的生活與工作,是我最大的心願。”

“休整期間有患者家屬打來電話”

回到熟悉的醫院,看到闊別已久的家人、同事,終於能與他們緊緊相擁,大家都難掩激動的心情,口罩也擋不住笑意。

“爸爸,辛苦啦!”廣醫二院主任醫師溫德良的妻子特地帶著一對雙胞胎孩子歡歡和樂樂來迎接他回家。一見面,孩子們爭相給溫德良大大的擁抱。溫德良在武漢協和西院ICU擔任醫療組長,兩個多月酣戰無休,雖然累,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

“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了,可以‘滿血復活’。”溫德良笑稱。儘管已經離開武漢了,在休整期間還不斷有患者家屬給他打電話,“有關心我身體的,有報告患者病情的,還有與我分享日常的。武漢人民的真情讓我十分感動!”

溫德良說:“最開心的是趕得上孩子們4月28日的11歲生日,我原本以為要‘失約’了!這次我要好好為他們慶祝。”

鍾南山:

醫療隊展現了廣州技術力量

昨日,廣醫一院8位援鄂醫療隊隊員結束14天的集中休整後回到醫院。他們當中,有抗擊非典和抗擊新冠肺炎“雙料”英雄張挪富、徐遠達,有最早馳援武漢的廣東醫生桑嶺,有援藏歸來又援鄂的“男丁格爾”黃敬燁,有抗疫戰場“火線入黨”的席寅、劉川,還有兩位細心又能幹的護士朱仕濤和李雯靜。

“我代表全院職工熱烈歡迎你們的歸來!你們是好樣的!你們為醫院、為廣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天空飄著小雨,鍾南山院士站在雨中動情地說。他擁抱了每一位平安歸來的“戰士”,為他們點贊。

“我們醫療隊為每一個患者付出了很多的代價和精力,也為全世界的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出很多的想法和力量,展現了我們醫院、廣州的精神面貌和技術力量。”鍾南山說,正是由於他們處理好了“小我與大我的關係”,才能夠順利通過這次大的“考驗”,“是大家學習的典範”。

“我們為社會做出貢獻,獲得的是政府和老百姓對我們的尊重和信任!”鍾南山院士對歸來隊員的一番寄語,讓在場的醫務人員深受鼓舞。不過,他也坦言,醫務人員的任務現在還遠遠未完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歡迎援鄂醫療隊成員回來共同“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