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投訴天眼查、企查查:利用公開信息干擾企業正常發展

近日,多家企業向央廣網發來投訴,稱天眼查、企查查利用公開信息,渲染出一些和實際不符合的結論,對企業的正常發展造成了困擾。

  天津一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公司於4月份進行了法定代表人等幾項正常的工商變更,天眼查同步了具體信息,還將此整理成新聞快訊發佈給合作媒體,引發了市場諸多臆想,因此,公司不得不及時出來闢謠。”

  江蘇南京的一家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司遭遇到同樣的煩惱。“雖然這兩家平臺披露的信息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對於我們日常工作的開展,確實帶來了困擾。”

  據悉,天眼查和企查查作為信息查詢工具,收錄了全國超幾億家社會實體信息,包含上市信息、企業背景、企業發展、司法風險、經營風險、經營狀況、知識產權等多種數據維度,以滿足企業、個人的商業查詢需求。

  對於上述企業反映的問題,記者分別致電了這兩家信息查詢平臺的官方客服。

  天眼查方面表示,平臺上所展示的工商變更等信息,皆是系統從國家公開平臺抓取,進行同步更新的,比如信用中國、中國裁判文書網等。“天眼查只是集合現有的企業信息,並沒有對此後期加工。”

  企查查方面稱:“我們只是機械搬運公開的信息,比如某家企業進行了工商變更,我們將其同步到企查查平臺,為有意向與這家企業展開合作的一方提供信息參考。“在這個過程中,企查查僅僅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如果說市場採用了我們平臺的信息,對該企業做出評估和判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企業的工商變更信息包括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身份變更信息等,這些都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裡有所顯示,天眼查、企查查也是從公示系統中抓取,信息展示的本身是不違規的。

  “當然,對於企業法定代表人變更來講,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來擔任。所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變更,並不一定代表公司實際控制人有所變化,更多時候是公司便於日常工作的開展,而進行的一項的正常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頻頻有企業針對天眼查和企查查發佈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等公開信息,展開回應系公司治理中的正常行為,甚至專門發文闢謠市場猜測。

  今年3月5日,天眼查信息顯示,陳杰卸任途牛信息法定代表人,由朱春曄接任。此外,朱春曄還在江蘇途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3月12日,途牛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這只是公司的一次正常變更。

  今年4月14日,天眼查信息顯示,黑龍江飛鶴乳業的法定代表人由創始人冷友斌變更為張永久。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這個變更只是為了工作更便利,職能是沒有變的。

  2019年5月6日,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雲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彭翼捷變更為韓歆毅。消息還稱彭翼捷已陸續退出多家阿里系公司,上海雲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彭翼捷完成退出的最後一家。對此,支付寶在官方微博發佈聲明,彭翼捷是螞蟻金服在職員工,並擔任首席市場官。“闢謠這樣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工商信息變更是公司治理的正常行為,正確理解這個信息前起碼需要徵詢一下公司的說法,如果缺失這樣的環節,就得出全面退出阿里系這樣的結論,便只是浪費社會公共資源多了更多的製造謠言與闢謠而已。”

  2019年2月22日,企查查數據顯示,滴滴出行旗下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管發生變更,程維不再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柳青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滴滴副總裁李敏專門發文回應表示:“實際上公司治理結構經常會隨著業務發展持續調整,這在企業裡很常見。”(記者 王雨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