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靈與肉的選擇,輕與重的考驗

導語:如果你還在為情有所困惑,那麼建議你一定看一看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該書首次出版於1984年,在1988年被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電影獲得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金球獎提名,1988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英國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等獎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靈與肉的選擇,輕與重的考驗

輕是虛無縹緲的自由

這本書雖然寫的是男主角和兩個女人的感情生活,但實際上卻是一本哲理小說。愛情開始的沒有理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人開始用一些道德觀價值觀來添加到感情世界裡。

不能承受的輕—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一句矛盾的論點。如果是“輕”,承受起來應該毫無壓力。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輕”,絕對的沒有任何重量的時候又何談“承受”一說呢。

書中唯一的男主角一直以來就有了這樣的一種“輕”。他一直奉行一個性原則:不投入感情的與眾多女人保持肉體的關係。這樣就無權干預對方的生活,讓彼此都沒有任何壓力,享受絕對的自由。

所以在我看來這一種“輕”是一種虛無縹緲一樣的自由和放逐。男主角在追求這種漂浮在虛空的狀態之前,也曾有過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但是在經歷過破碎和失敗以後才選擇放棄,對女人又渴望又害怕,這種複雜的感情只能選擇保持肉體的歡愉,堅決不陷入感情的生活方式才能解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靈與肉的選擇,輕與重的考驗

重是選擇跳入深淵的下墜

男主在遇到女主角之一特蕾莎之後,他開始在輕和重之間切換。特蕾莎認為愛情是沉重的,肉體和靈魂是一致的,她深愛著男主角,即使知道男主角的肉體和靈魂分開原則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去找男主,一邊還承受著男主這種與自己觀念不符合而帶來的痛苦。小說裡對特蕾莎有很多關於眩暈或者即將昏倒的描寫,包括第一次去找男主後發燒一整夜那種飄忽的感覺。帶著這樣沉重感情的女主角彷彿處於一個墜入深淵的過程,重是一種沒有到底的下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靈與肉的選擇,輕與重的考驗


永遠的背叛就是永遠的忠誠:肉體和靈魂同時保持忠於自己

整本小說最瀟灑的應該就是女二了,女二薩賓娜曾是男主的情婦之一。她不斷的選擇背叛情人,讓自己永遠沒有愛情和責任的拘束。然而薩賓娜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了情人之一放棄了自己堅持的婚姻和忠誠,並且在逃脫婚姻以後才發現妻子對於婚姻的堅持只不過是出於對母親的效仿。薩賓娜對任何忠誠和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都深痛惡絕,一旦沾上一絲討好的嫌疑那麼這感情就不純粹了,同時任何冠以忠誠的感情都是與一見傾心的衝動是相違背的。情動的無法琢磨,不應該被套上忠誠的枷鎖,一旦消失就該再見,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忠誠呢。

這本小說從“永恆的輪迴”的討論開始,從三個各個不同角度展現了對生命的價值,存在的意義的思考。正如《心經》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帶上鐐銬的時候,選擇了始終如一。當浪跡天涯輕如鴻毛的時候也同樣是始終如一。

最後摘錄一句書中的經典用於結語部分: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靈與肉的選擇,輕與重的考驗


如果你迷茫或者不能確定自己目前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那不妨先放下這個困惑。可能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唯一可以說服的大概只能忠於當前的自己吧,哪怕有一天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但那也是一步一步走過的路,活在當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