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導讀

經歷了這場疫情,我們深刻的明白了災難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如今,已經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以及無數生命的流逝,其中不乏有“英勇的戰士”。

那麼,對於災難,我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還不能阻擋災難的發生?科學真的失效了嗎?

這篇文章,為您解決以上問題的同時,也將帶您科學的瞭解災難的本質,並透過災難的本質,給予我們生活的啟示,讓我們不再懼怕災難,將災難轉危為安!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疫情中的人們

災難的本質

既然談到本質,我們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災難從哪裡來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馬克·布查納,給的解釋是:災難來源於“複雜系統”。

1、什麼是複雜系統呢?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生態系統

其實,就像地殼運動、生態系統、經濟活動、政治動盪等等,都稱為複雜系統。想必您也看到了它們的共性,對,這些“複雜系統”都是包含千千萬萬個相互作用的因素,尤其是有人類參與的事件。

(ps:其實,我們本身就是極其複雜的,自然界中既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思考主見,而不同想法與自然界相互影響,也就形成了複雜系統。)

當然,只有“複雜系統”是無法致使災難發生的,所以,還需要一個導火索——臨界狀態。

2、臨界值怎麼產生的?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沙堆

為了複雜系統更直觀的展現,科學家們做了一個模擬災難的實驗——沙堆實驗:把沙子堆積起來,沙堆積累到一定程度邊緣會變得陡峭,繼而出現崩塌,但之後,又會繼續平穩堆積。

於是,科學家們用計算機進行模擬這個實驗,把平穩的沙子用綠色標記,陡峭的沙子用紅色標記。一開始,沙堆全是平穩的綠色,隨著堆積,逐漸出現紅色標記,直到最後,紅點佈滿整個沙堆,這就標誌著:這個系統進入了臨界狀態。這時,只要一粒小小的沙子落下,就有極大可能引發沙堆崩塌。

所以,依照沙堆實驗來看,災難的本質可以用一個公式總結:複雜系統+臨界狀態+微小觸發=災難的發生

這麼看來災難不是很好預測麼?然而當我們真正去實踐時又會遇到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複雜系統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的,像疫情本身,一開始我們可以有症狀進行隔離,以為一個週期就能防止疫情的蔓延,而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一切變得未知,所以不得不將隔離器一延再延。

而這只是相對於複雜系統本身,對於臨界狀態也是個狡猾的存在,因為這個狀態只是告訴你:“災難要發生了啊,你做好準備。”言外之意就是告訴你,災難會發生,但不一定會有多大的災難。就比如地震,就算預測到了,但是不知道震級多大,也不知道這個臨界狀態是否會“謊報軍情”,所以,我們也很難做出是否有必要讓民眾逃離的決定。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那麼對此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並不是,雖然無法準確預測,但是,我們發現了三個在災難的顯著特點!

災難的特點

1、規模次數,符合冪次定律。

什麼叫冪次定律率呢?其實,這個定律最早是由帕累託提出:某種現象的規模越大,它發生的次數就越少。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冪次定律

然而,事實上,不僅對經濟現象有效,幾乎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有效。

比如,當你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碗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碎片的數量要比小碎片少得多,而且每當碎片重量增大一倍時,數量就要減少到1/6。運用到沙堆實驗中,也同樣有效,如果某次崩塌中涉及的沙粒數目增加1倍,其發生的頻率就下降到1/4。還有像我們在新聞裡常常聽到:某某地區發生百年大災難、近幾十年最高氣溫等等,這其實也印證了這個規律。

2、無規律週期

就拿金融危機來說,美國作為金融界的高手,經歷了二戰前1929年的“三十年代的大危機”,波及了全世界,又經歷了1987年的“股災”,然而任憑預言家的預測,終究還是避免不了2007年的次貸危機。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金融危機

所以,在當代,我們幾乎無法用任何一種或者多種因素去精準預測經濟週期

,就像一位歷史學家說的:“一次又一次,歷史被證明是一個糟糕的預言家。”那麼,歷史真的就毫無用處麼?當然不是。

仔細回想,正是因為歷史事件,才推動著複雜系統一步一步的發展到臨界狀態,只是,這個緩慢的過程導致我們喪失了警惕性,所以,第三個特點便是歷史的特性。

3、歷史的冰凍效應

我們看一下沙堆實驗,每一粒沙子隨機落下之後,下一粒沙子又會將其掩蓋,這就像將歷史的沙粒“冰凍”在裡面一樣,同時,歷史的沙粒也永久塵封在裡面。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現在發生的一切永遠也不會被沖刷掉,而是會持續影響未來的整個演化過程。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駱駝也不是因為最後一根稻草才被壓死的。聯想到我們的生活,當朋友突然對你發火,其實也是忍了你很久才爆發出來的。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說:“總結了這麼多特點又有什麼用?還不是預測不了災難?”

雖然無法解決大災難,但是這些透過這些特點的本質,運用到生活中,將給你的生活帶來無限好處!

現實生活如何運用

1、利用臨界狀態,時刻做好準備

看完上文,我們都知道,當複雜系統一旦進入臨界狀態時,大規模的變動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發生,勢必會造成生命或財產的損失。因此防範於未然,不被風平浪靜的表象所迷惑,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暴風雨前的寧靜

這次我國對新冠疫情的舉措,便是典型的例子。我們吸取了過去的教訓,意識到臨界狀態的到來,於是第一時間進行封鎖始發地,並且全國性封閉防範,雖然一時利益受損,但現在看來,這種防範於未然的決定,才是最明智的原則!

2、冪次定律的應用

冪次定律告訴我們:災難規模越大,發生次數越少。那麼,我們完全可以來個變式:主動激發小規模災難,來防止大規模災難的發生。

在我們生活中,這個定律同樣適用。當我們存在負面情緒時,要適當的釋放出去,比如生氣了就要發洩出來,可以通過打拳擊或者大叫等等;難過時,就要與人交流溝通,疏散負面情緒,避免積攢到一定程度後,無法控制情緒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全球化疫情仍在升溫,這場災難的背後竟然來源於“失效”的科學!

釋放你的情緒

3、不輕視每一個微小的力量

沙堆實驗中,一粒沙子就能導致整盤沙堆崩塌,所以,對於微小的力量,我們更需要重視!

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生活中的種種行為:一天運動十分鐘,覺得沒什麼變化,但持續一年就將發生質的變化;一天吸一根菸,當時不覺得有害處,甚至還覺得給了你好處,但十年後,你可能就會因此喪命。

結語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您對災難已經有了科學的認識。透過災難,我們明白了冪次定律、歷史封凍效應。雖然災難沒有周期性規律,無法準確預測,但是我們有顆勇於面對災難的心,敢於剖析災難,從中吸取教訓,學會了

在臨界狀態提前做好準備,利用冪次定律提前引爆小風險,並且不輕視任何一個微小的力量。

此外,人之蜜糖,我之砒霜,面對災難,即便發生,我們也要思考其兩面性,想想也正因為恐龍的滅絕才讓哺乳動物有了生長的契機,所以,災難的另一面很有可能也會帶來好事!最後,針對此次疫情,我相信,我們持之以恆的謹慎預防,加上科研人員們的日夜研究,很快便能挺過這場災難,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我是夜深,如果您對生活有種種問題,就關注我吧!這裡有你最想知道的生活科普!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