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如何應用於政府治理?加強連通性與精細化,需要統一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的很多行業帶來了較大沖擊,但同時也讓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經濟形態在政府治理、線上產業等方面看到發展機會。

4月23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百分點數據智能與國家發展實驗室舉辦的線上論壇上,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百分點董事長兼CEO、北大國發院特聘教授蘇萌等人表示,數據化將給政府和個人的工作模式帶來巨大改變,在政府治理方面,數據的網格化精細治理以及各地之間數據的拉通是很必要的,同時需要建立數據管理的統一標準,關注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安全問題。

“疫情期間各地政府實踐的‘健康碼’就是一次政府利用數據進行治理的重要創新和發明。”姚洋稱,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健康碼、行程認證等通信數據信息將得到大範圍應用,這方面的數據相關產業用於政府治理的模式將得到大規模發展。

在近期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被納入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五大基礎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

蘇萌認為,數據是最具有流動性的生產要素,且複製成本非常低,這意味著它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被政府、企業等使用,數據一旦流動起來,將能夠產生更大的網絡效應,用的人越多,價值就越大。

多位專家認為,將數據用於政府公共治理要對兩大方面進行培育和發展。一是目前各個地方的數據仍然缺少互聯互通,大量以孤島和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當應對重大公共安全等事件時,我國急需將各地的數據做拉通。

“之前的數據是沒有溝通的,數據的共享沒有實現,包括京津冀的健康碼的互認,這個也是剛剛才解決。”蘇萌表示。此外,在包括物資庫存、調配等信息上,政府層面的數據治理也是一個長期的基礎工作。

二是數據的網格化、精細化治理趨勢越來越明顯,此前我國大多數社區居民等信息都是通過簡單填報獲取的,而現在由於疫情管控的需要,要將軌跡分析、精準追蹤結合起來,社區網格化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藉助社區網格員的上報、通信運營商數據平臺、政府數據中心等的合作,疫情排查、隱患排查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在推動政府的數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同時,姚洋還指出數據的採集和管理需要統一標準,此外要更加註重數據安全的保護,關注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

姚洋指出,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後,如何給數據“定價”、如何實現數據生產管理的規模經濟都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新難題。

蘇萌表示,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和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能夠帶動其他生產要素實現發展倍增的效果。

“基於疫情之後非接觸業務模式的發展,產業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社會治理也正在變得更加重要和成為現實”。蘇萌認為,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對此意義重大,這意味著政府的數據能夠和企業的數據、設備的數據聯通,進而為更多的需求方提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