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抗疫凱旋醫護與子女的合影,百餘張全家福都叫“與子同袍”

看!抗疫凱旋醫護與子女的合影,百餘張全家福都叫“與子同袍”

袁夢菡和袁夢曉姐妹倆與父母合影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剛剛過去的週末,武漢市青山區108名學生和父母一起,拍下一張珍貴的合影。這些學生有個共同的身份,都是參與一線防疫的雙職工醫護人員的子女。

抗疫期間,青山區教育局與團區委曾動員近2000名師生,合力創作5000多件彩繪文化衫,贈送給援鄂醫療隊。近期,該區354名學生、19名教師再次出手,繪製500件文化衫,送給該區抗疫醫護人員及其子女。上百個家庭紛紛穿上特別的“親子裝”,留下了一張張銘記歷史的全家福。

曾繪文化衫贈醫療隊

如今和父母一起穿上

這108名學生中,吉林街小學的學生就有45人。此前,該校學子曾親手製作70餘件文化衫贈送給援鄂醫療隊,如今穿上有紀念意義的抗疫文化衫,孩子們更開心了。

“青山綠水,最美逆行;杏林春暖,與子同袍。”該校407班的韓璟萱、廖璟萱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爸爸在武漢市第九醫院工作,媽媽在冶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昨日一家四口開心地穿上文化衫。

“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很有紀念意義。”廖爸爸感慨,兩個女兒自疫情發生後就被送到親戚家,10日才接回家團圓。

該校308班的胡荌荌從小喜歡畫畫,她的作品曾在光穀日海方艙醫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等地展示,這次也參與了彩繪文化衫活動。遺憾的是,她的媽媽作為醫務室醫生,仍在青山區社會福利院封閉工作,母女倆有兩個月沒有見面。胡荌荌昨天只能先和爸爸穿上文化衫合影,等媽媽歸來再補上全家福。

疫情不退媽媽不能退

一家四口穿上文化衫

“爸爸媽媽終於可以回家了,一定是病毒被打敗了!您們不在家的日子裡,我們真的很乖哦!”鋼城十九小五(5)班袁夢菡和二(1)班袁夢曉姐妹倆,昨日收到了老師送來的文化衫後都很興奮。

她們的爸爸袁傑和媽媽陳莉同在一家醫院,兩個多月來,姐妹倆十分想念他們。姐姐夢菡製作賀卡為媽媽加油打氣,媽媽回信寫道:“疫情不退,媽媽不能退,只有在救死扶傷的忙碌中,才暫時不會想起你。”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姐妹倆和外公外婆同住。兩位老人不熟悉微信操作,住在同一小區的班主任吉莉老師每天把團購信息推薦給他們,幫他們接龍購買。

陳莉表示,收到手繪文化衫後,她全家都非常開心,會好好收藏。

看!抗疫凱旋醫護與子女的合影,百餘張全家福都叫“與子同袍”

胡荌荌手繪文化衫

父母孩子曾隔空喊話

現在終於能一起合影

鋼都小學604班的梅宇揚,在日記裡寫下了對父母的心聲。

“我的媽媽作為疾控中心的一名業務骨幹,疫情發生之後聞令而動,以求發現規律、採取措施、控制疫情。”

“我的爸爸寡言少語,但他從沒有忘記過他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老爸的腳扭傷了,但他堅持拄著柺杖去給病人做檢查。他們的防護服上寫著他們的名字,這些名字也是閃著光輝的名字,是希望的名字!”

爸媽不在家,梅宇揚和爺爺商定,由作業完成等級規定遊戲時間,“A+玩一個半小時,A玩一個小時,A-玩半個小時。”

上週六,梅宇揚的媽媽張倩特意請了半天假,和丈夫帶著孩子去青山公園拍下了全家福。“文化衫體現了榮譽感,是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認可。我們也想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有責任感,珍惜眼下生活。”她說。

看!抗疫凱旋醫護與子女的合影,百餘張全家福都叫“與子同袍”

師生們設計的文化衫圖案

當醫生的媽媽曾感染

痊癒之後拍下全家福

“媽媽,老爸,你們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武鋼三中高中生吳悠的媽媽在金銀潭醫院工作,父親在省人民醫院上班。今年二月,因為肺部感染,吳悠的媽媽選擇自我隔離休養。

吳悠用寫信的方式喊話父母,說他第一次知道醫護人員還有一個特殊身份“非緊急避難人員”,大災大難時不能退,必須逆行而上。

收到兒子的家書後,媽媽也立即給他回了信,“孩子,爸爸媽媽並不是多無畏的人,我們都很平凡,我們也會害怕。活著的含義,在於每個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如今她痊癒後,全家高高興興身著文化衫拍了一張合影。

“一切華燈如初見/一切花落知花開/一切記憶存留溫暖/一切語言重複希望……”鋼花小學606班的張耀天,爸爸張長春是武漢市六醫院醫生,媽媽謝豔是武鋼二醫院醫生,一家人收到文化衫後共同賦詩一首。

(□楚天都市報記者 肖楊 通訊員 陳學兵 劉始安 趙茜 駱然 劉江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