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葉生疫打什麼藥?

用戶1398411901159


桃樹蚜蟲是一種在各地桃產區都十分常見的害蟲,是桃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嚴重影響桃的品質和產量,給桃農們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即將步入5月,正是桃樹蚜蟲的危害盛期,小小的桃蚜已經成為桃樹種植戶最為頭痛的害蟲,一旦前期防治不到位,到危害中期控制不住桃蚜的危害,就會費時費力費成本,即使把消滅桃蚜的農藥都用了一遍,依然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那麼,桃樹上的蚜蟲怎麼治?桃樹蚜蟲有哪些防治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桃樹蚜蟲的形態特徵

危害桃樹的蚜蟲常見的有三種,即桃赤蚜、桃粉蚜和桃瘤蚜。桃赤蚜、桃粉蚜危害普遍,桃瘤蚜在一些稍晚熟品種上危害嚴重。蚜蟲可分為無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

桃赤蚜為無翅胎生雌蚜,黃綠色或赤褐色,腹管較長;桃粉蚜綠色,尾片長而大,體表覆白粉;

桃瘤蚜淡黃褐色,腹管短小,有瓦片狀紋,額瘤明顯。有翅胎生雌蚜頭、胸部為黑色,額瘤顯著,腹部中央有黑斑,腹管長;

桃粉蚜頭胸部暗黃色,額瘤不顯著,腹部披有白粉;桃瘤蚜體淡黃褐色,額瘤顯著,腹管上有覆瓦狀紋。

二、桃樹蚜蟲的危害症狀

1. 桃赤蚜以成蟲和若蟲群集芽、葉和嫩梢吸食汁液,被害葉向葉背不規則捲曲皺縮,排洩蜜露導致煤病的發生。同時,也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害蟲。

2. 桃粉蚜以成蟲和若蟲群集葉片背面吸食汁液,被害葉片向背面對合縱捲成匙狀,葉片變厚,顏色變黃,常生有白粉,嚴重時自行脫落。

3. 桃瘤蚜以成蟲和若蟲群集葉背刺吸汁液,致葉緣向背面縱捲成管狀,形成綠色至紅色肥厚的擬蟲癭,嚴重時捲成繩狀,終致乾枯脫落。

三、桃樹蚜蟲的發生原因

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是桃樹蚜蟲大面積發生的最主要原因,管理跟不上進一步加重了桃樹蚜蟲的危害程度。

1. 溫度因素

有些地區春季溫度迅速回升,並連續出現20℃以上高溫,較常年偏高。一方面引起桃樹萌芽、開花比往年提前10~15天,另一方面也導致蚜蟲卵孵化提前,繁殖代數增加,危害程度加重。此外,晝夜溫差大,持續時間長,使得桃樹萌芽早,但生長髮育緩慢,花期相對延長,嫩梢嫩葉生長緩慢,有利於蚜蟲的孵化、繁殖和擴散。

2. 降雨因素

蚜蟲喜乾燥、溫暖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春季降雨少,再加上春季多風,導致桃園空氣乾燥,為桃樹蚜蟲大面積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3. 管理因素

個別地區蚜蟲卵提前孵化,而有些果農仍根據以往經驗,選擇在3月下旬噴藥防治,這時蚜蟲已經發育成成蟲,抗藥性大大增強,再加上用藥濃度不適宜,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氮肥用量偏多,導致樹體抗性下降。廣譜性殺蟲劑用量偏多,蚜蟲天敵大量減少,加快了蚜蟲的繁殖和擴散。

四、桃樹蚜蟲的發生時間

桃樹蚜蟲一般一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的枝梢、芽腋、小枝權和枝條縫隙中越冬,也可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菠菜或隨十字花科蔬菜在菜窖內越冬。翌年早春桃芽萌發至開花期,卵開始孵化,群集在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旬至4月間,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危害。成蟲和幼蟲群集葉背,被害葉片從葉緣向葉背縱卷,組織變肥厚,褪綠,並排洩黏液汙染枝葉,抑制新梢生長,引起落葉,影響產量與花芽形成,削弱樹勢。4月下旬至5月是桃樹蚜蟲危害盛期,5~6月蚜蟲產生有翅蚜遷飛到其他農作物與禾本科植物上危害。至10月中旬,有翅性母蚜產生的有翅雄蚜和無翅雌蚜開始交配,產下受精卵越冬。

五、桃樹蚜蟲的防治措施

桃樹蚜蟲的發生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必須運用綜合防治技術才會有理想的效果。

1. 農業防治

合理整形修剪,加強土、肥、水管理,清除枯枝落葉,刮除粗老樹皮,減少蚜蟲越冬基數。結合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燬。桃瘤蚜危害期遷移活動性不大,及時發現並剪除受害枝梢燒掉,是防治桃瘤蚜的重要措施。在桃樹行間或果園附近,不宜種植菸草、十字花科作物,以減少蚜蟲的夏季繁殖場所。清潔田園,剷除蚜源雜草,常見有薺菜、小旋花、蒲公英、艾草等。

2. 物理防治

①黃板誘殺。有翅成蚜對黃色、橙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可在黃板上塗抹機油、凡士林等誘殺。黃板的大小一般為15~20cm,插或掛于田間,黃板誘滿蚜蟲後及時更換。②銀灰膜避蚜。銀灰色對蚜蟲有較強的趨避性,可在田間掛銀灰塑料條或用銀灰地膜覆蓋,對蚜蟲遷飛傳染病毒有積極的防治作用。

3. 生物防治

桃蚜有很多自然天敵,如捕食蟎、草蛉、瓢蟲、食蚜蠅、蚜繭蜂等;梨小食心蟲的天敵有松毛蟲、赤眼蜂、姬小蜂等。為保護好這些天敵,桃園應儘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劑,如菊酯類、有機磷類和菸鹼類等。

4. 藥劑塗幹

在蚜蟲初發生時(即桃樹萌芽期),以40%氧化樂果乳油7份,加水3份配成塗幹液,用毛刷將藥液直接塗在主幹周圍(第一主幹以下)約6釐米寬度。如樹皮粗糙,可先將翹皮刮除後再塗藥。利翹皮時不要傷及嫩皮。塗後用紙包紮好。

5. 藥劑噴霧

冬卵孵化期,即桃樹花芽萌動期和被害葉未卷葉以前。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多重作用,可與啶蟲脒輪換使用,氣溫低用吡蟲啉,氣溫高用啶蟲脒。花後至初夏,根據當年蟲情再用藥1~2次。秋後蚜蟲遷回桃樹的蟲量多時,用藥一次。不宜在強陽光下噴霧,以免降低藥效。


烈燦子


大家好!我是凱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桃葉容易出現發黃病疫的症狀,有以下幾個方面,請看視頻。


凱哥說說


桃樹抗病能力非常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同的時期會出現不同的病蟲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對桃樹的生長和桃子的品質影響很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春季在桃花後期,此時氣溫較低,桃樹剛剛長出嫩葉,容易出現桃樹葉子捲起來的現象,這可不是病蟲害引起的。桃粉蚜蟲的卵在桃樹的枝條縫中過冬,春季桃花開花期是蚜蟲孵化的高峰期,蚜蟲會聚集在桃樹的幼葉片上,吮吸葉子的汁液,並排洩汙染物,使桃樹葉子受到傷害,影響生長。一旦發現有蚜蟲的現象,要及時用藥加以控制,千萬不能等到桃樹的葉子捲曲流油,那個時候就為時已晚,,及時噴施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等藥物。如果在開花前,噴施一遍石硫合劑,也能起到防治的作用。

桃樹枝葉在夏季生長最旺盛,但有的桃樹會出現黃葉的現象,導致葉片發黃,桃子早落。造成桃樹黃葉病主要是土壤的原因,如果土壤中的鐵元素供應不足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解決的方法先從桃園的排水開始,雨季做好防澇,增施土雜有機肥,追施硫酸亞鐵,葉面也可以適量噴施含點有鐵元素的微肥,但不可過量哦。

桃樹的葉子有時乾枯出現穿孔病,是感染了黃色杆病菌引起的。病菌在樹枝及枝葉潛伏,約有十幾天到一個月左右的潛伏期。先從桃樹葉子出現小斑點開始感染,然後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是不規則的幹空洞,嚴重的導致落葉,最後感染到危害果實出現黑色斑點,甚至會引起果皮開裂的現象。提前噴施石硫合劑可起到預防作用,發病時使用萘乙酸、或者用微生物藥劑抑制消滅病菌,嚴重時可增加噴藥的次數,一個星期一次為宜。病枝病葉和有病的果實,也要噴灑藥劑,後期進行集中焚燒。

桃樹還可能受到紅蜘蛛、潛葉蛾、食心蟲、蚧殼蟲等病蟲害的侵襲,導致葉片生疫,影響果樹的生長,果實的減產,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做到桃子的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