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作者|子揚說理財

大家好,我是子揚。基金的止盈策略我有一期視頻專門聊過,但那次只聊了3種止盈方式。

​今天呢,我以圖文的形式總結一下,以下列出4種止盈方式,供大家做參考。


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1 目標止盈法

看字面意思我們也知道,既然是目標止盈法,那肯定得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盈利15%,20%,30%。達到目標後,止盈全部賣出,落袋為安。

策略優點:

簡單易操作,能獲得比較確定的收益,長期看只有賺多賺少的區別。虧錢的可能性較低。

策略缺點:

合適的目標收益率不好把握,設定目標收益率過低(如5%-10%),可能會過早贖回,錯過牛市賺不了什麼錢。無法“吃”到全部的上漲行情。設定目標收益率過高,後續市場沒有較大的行情,可能將一直無法觸發止盈線,錯過止盈時機,甚至會在回撤後虧損,坐一波‘表面收益過山車’。

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2 估值止盈法

這個方法一般是通過觀察PE-TTM(滾動市盈率)分位點情況,來判斷指數的行情,比如說滬深300 PE-TTM (滾動市盈率)分位點為25%,那麼說明滬深300指數當前是處於低估狀態,此時買入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指數基金就比較合適,或者業績以滬深300為參考基準的主動型基金也可以,前提是主動型基金和業績基準相關度較高。當滬深300指數PE-TTM分位點到達80%時,說明滬深300指數處於高估狀態,此時賣出就可以獲得一個很不錯的收益。

策略優點:

有理可依,可爭取比較高的收益。且根據估值表能判斷大盤風向,如市場全是高估值指數,說明此時泡沫嚴重,不宜入場。如都是低估值的指數,那麼是一個比較好的入場時機。

策略缺點:

需要明白一些估值的原理,用什麼去考量指數的估值。比如週期指數不適合用PE-TTM做估值,而適合用PB做估值,不然就會出錯。再一點是合適的分位點把握,設置過低,比如說PE-TTM分位點為50%,可當指數分位點達到90%時,就會錯過許多上漲行情,設置過高,可能無法觸發止盈線,存在表面過山車的風險。


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3 回撤止盈法

所謂回撤,是指基金的單位淨值或者說收益向下跌落的幅度。一段時間內,基金單位淨值從最高點跌落到最低點。也叫做這段時間內的最大回撤。

一般這種方法都是搭配著目標止盈法或者估值止盈法使用。投資者設定目標收益率,或者是設置一個目標PE-TTM分位點,在達到目標後先不賣,再設置一個回撤幅度,可以是收益下落10%,也可以是PE-TTM分位點下落10個點。當市場進行回調,觸碰到預定回撤目標,就把資產全部贖回,止盈離場。

策略優點:

這種方法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空間,享受市場上漲帶來的超額收益,最適合牛市行情采用這種方法,在牛市獲得大幅超額收益後,即使之後市場崩盤也可以成功逃離。

策略缺點:

回撤幅度不好把握,回撤幅度設置過低,容易被市場回調抖出來,這樣也就錯過了後面的上漲行情。回撤幅度設置過大,最後獲得的收益會大打折扣。

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4分批止盈法

設置幾個止盈點,採用分批止盈的方式,比如說在分位點到達60%的時候,賣出一部分,到達70%的時候,再賣出一部分,到達80%的時候,全部賣出。這種方式也可以搭配回撤止盈的方式。

策略優點:

有贖回後的收益,手中也持有一定比例的份額,也能吃到後面上漲的行情,就算後面沒有到達最終止盈點,那我們實際上也是獲取到了一份可觀的收益,並且隨著大盤的下跌,觸發回撤止盈線,由於倉位較低,回撤導致的損失也較低,這樣看來,還是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收益。

策略缺點:

如果後面的上漲行情較大,那由於倉位較低,所能產生的雪球效應也就越小,收益可能不如單純的回撤止盈方式或者估值止盈方式。再一點,如果最終止盈點設置過低,也是可能會錯過後面的上漲行情。

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落袋為安才是王道

補充:對於優質的大盤基金,使用回撤止盈法比較合適,因為這類基金波動較小,不容易觸發預定回測目標。而對於一些中小盤基金,一天5,6個點的波動,分分鐘就觸發回撤止盈了,這樣也就更容易錯過後面的上漲行情。

以上是基金的4種止盈策略,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止盈方式,畢竟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狀況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夥伴們如果還有什麼好的止盈策略或者經驗,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我是子揚,點贊關注我,每天分享理財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