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今天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想起陆游的《幽居独夏》中的一句诗: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在冬日暖暖的午后,来一杯暖暖的下午茶,或读书,或写作,都是一件温暖而又惬意的事情。从文化曾明来看,如果说酒代表着人与人之间交情与友谊,那么茶则更多的代表着人内心的精神层次与幸福感。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今天,就来说说英国文学中与茶文化有关的话题。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英国茶文化的历史

英国的茶是17世纪50年代从中国传到英国的,当时茶在英国属于奢侈品,只有贵族和上层社会才能享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到了19世纪早期,饮茶成为了英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下午茶文化是最具内涵和最为丰盛的饮茶活动。英国的下午茶被誉为高贵典雅的象征。饮茶的环境、礼节、谈话、茶道,都是整个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小说《1984》的作者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就如何正确泡茶进行撰文。奥威尔说茶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他认为在茶里面放糖会破坏茶本身的味道('you destroy the flavour of your tea by putting sugar in it’)。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小说中人物喝下午茶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描述了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英国社会。女人公玛格丽特跟随牧师父亲从田园风光的南方来到了阴冷而又脏乱的北方小镇米尔顿,遇到了年轻的雇主约翰桑顿。

盖斯凯尔的这部小说中提到桑顿下午要早早出发去工作,参加在Hales举办的下午茶,每天的下午茶时间几乎是固定的。而且茶会也让互不相识的人相互了解,是一种跨越社会阶级的社交方式。

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一位贵妇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中讲述了年轻貌美的美国少女伊莎贝尔·阿切尔在父母双亡后,被姨母带到欧洲,她暂住在伦敦郊外的”花园山庄“。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下午茶时间在下午5点至8点之间,这段时间也是英格兰的夏季从白天到夜晚时间。

英国诗歌中的茶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西方第一首咏茶诗当属英国政治家、诗人埃德蒙·沃勒 (Edmund Waller)于1663年撰写的《饮茶皇后》(On Tea)。这首诗是沃勒为当时的英王查理二世皇后凯瑟琳娜所作的一首祝寿诗。

而在1700年, 英国诗人纳厄姆·泰特 (Nahum Tate, 1652—1715) 创作了英国第二首与茶有关的诗——《灵丹妙药:茶诗两篇》 (A Poem Upon Tea) 。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长诗《唐璜》(Don Juan)中称茶为“中国的泪水”, 其作品中这样描述到:“我竟然感伤起来, 这都怪中国的绿茶,那泪之仙女……。”

拜伦是一位饮茶爱好者。法国作家安·莫洛亚 在《拜伦传》中曾多次描写英国作家拜伦对茶的热爱:“没有牛肉, 没有啤酒, 他会哀叹;而若没有茶, 他会觉得这是令他痛苦的灾难。

同样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诗人的雪莱,也是一位无茶不欢的诗人。他在致玛利亚·吉斯伯思写到:“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币决定谁为饮茶而死谁第一”。

在诗歌中,茶给了诗人灵感,也是诗人生活中的一种情感慰藉。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茶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喝茶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场景,而茶舞会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见面的场所。因此,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她著名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人物在一起饮茶成为了彼此相识、了解的社交方式。

英国一家于1929年成立的Simpson& Vail茶文化公司,将不同的茶按照作家及作品来制作不同的口味,如简.奥斯汀红茶(Jane Austen's Black Tea Blend),就是一款混合了香草、薰衣草与薄荷口味的红茶。

莎士比亚红茶(Shakespeare's Black Tea Blend)则是添加了薰衣草、迷迭香、玫瑰及香柠檬油的红茶。

红茶散发的香气正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及戏剧,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的文学魅力与芳香。

狄更斯小说中的茶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饮茶已经在普通人民的生活 中普及开来。这个时期,茶会成了知识分子传播信息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

当时伦敦著名的Bloombury文人圈,以弗吉尼亚·沃尔夫、莫雷尔夫人等人为首,是众多知名文人、艺术家的聚会场所。

狄更斯是一位饮茶爱好者,他曾说“茶将会永远成为知识分子所热爱的饮品。” 而茶对于狄更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狄更斯有过一段非常痛苦的童年经历,他做过童工,在伦敦冬天潮湿而又寒冷的街头当过擦鞋匠。对于他来说,热茶就是他所向往的理想和幸福生活。

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与“茶”有关的场景描述出现了86次。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这部小说描述了大卫从童年到中年的坎坷经历,从爱情、友谊、婚姻、家庭的角度,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茶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大卫来说,代表着温暖与幸福。大卫自幼失去父亲,被继父虐待,对于他来说,热腾腾的茶与温暖的壁炉是他向往的理想生活。

狄更斯在小说中描写了大卫去仆人一家的场景:

“立柜上放着茶盘, 茶盘上面画着一位妇女正带着自己的孩子嬉戏。茶盘旁边放着一本书, 来防止茶盘跌落下来。”

仆人一家招待大卫吃过晚饭后, “一起围坐在炉火边说起了知心话。”

这些与茶有关的细节,代表着大卫在现实中仍对美好的生活的充满了向往。

劳伦斯小说中的茶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在英国20世纪小说家劳伦斯的小说中,茶及阶级意识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中充分展现了英国家庭饮茶的习惯。

故事中的莫雷尔是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 他贪杯、粗俗,但是热爱饮茶, 将饮上一口热茶当成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莫雷尔是一位矿工,他在下井前喜欢喝不加奶和糖的凉茶。他随时会将铁皮水壶灌满茶水,看见太太喝着他所沏的茶会觉得特别的满足。

因此,在这部小说中,茶体现了工人的生活及阶级情调,茶代表着工人在生活中的一种幸福和追求。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茶

提到英国的茶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出生在新西兰惠灵顿的贵族家庭,后来移居到英国,代表作品有《园会》、《幸福》和《在海湾》等。徐志摩在伦敦时曾拜访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她的才情和相貌所打动,写下了纪实散文《曼殊斐儿》。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创作剖析了女性的生存处境,她以独特的文学的形式,探讨了女性女权解放这个社会问题。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园会》(The Garden Party)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最为知名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初夏的早晨,中产阶级谢尔登一家正在筹办茶会,但却听到了穷车夫遇难的消息,女儿劳拉要求停止筹办茶会,但早到了谢尔登妇人的反对。劳拉在去看望车夫一家后,看到车夫的遗体后,她渐渐懂得了死亡与阶级的存在,思想开始成熟起来。

除了茶会,曼斯菲尔德还写了一篇与茶有关的短篇小说《一杯茶》(A Cup of Tea).。这部小说被西方国家曾作为语法讲授的范本,曼斯菲尔德通过贵族少妇罗西玛丽的故事,讽刺了人性。


总之,英国的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它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到普通大众的生活符号及社交方式,反映的是历史及人文的变迁。

而在历史的发展中,英国文学因为茶文化而得以丰富 。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也是我们解读英国文学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愿在新的一年里,有香茗可以品尝,有好书可以相伴,在茗香与书香中迎接美好人生。


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