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方方,湖北省原作協主席。這段時間,關於方方在國外出版其所寫日記的爭議比較大。出版的內容和時間都受到了大家的質疑。和很多人一樣,對方方最初的認識來自於她的小說。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1.方方小說

前段時間宅家看完方方的一本中篇小說集《祖父在我心中》。多年前在圖書館看過《行雲流水》這一篇,覺得不錯,想再看一遍,正好此文包含在這部小說集裡,就順帶把其他幾篇一起看了。總體還是最喜歡《行雲流水》,溫暖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不想被商業化,竭力做著無奈的堅守。家中下一代的想法更加開明。

其他幾篇《一波三折》,《祖父在我心中》,《冬日蒼茫》,《落日》和《桃花燦爛》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大的歷史環境下令人同情的小人物的悲劇生活。如果說怎樣面對生活可以有所選擇,這裡面的主人公幾乎全部是因為各種原因,結局悲慘。其中《祖父在我心中》是家族史回憶錄,《冬日蒼茫》是新聞事件為主體,這兩篇是紀實文學形式。

看完這本小說集,心情比較沉重。方方是一個悲情小說家,善於描寫生活中的不幸,可能或是社會,或是他人,亦或是自己的選擇造成的。有的小夥伴可能會不喜歡這種負能量的文。但是,做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這生活,這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種顏色,是多彩的。偶爾看反映現實殘酷的作品,可以自省,調整心態,珍惜當下生活。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2.方方日記

2020年1月25日,方方在網上發佈《方方日記》,開始描寫疫情下的武漢。在她的作品中,對武漢封城的做法是反對的,側重表達封城帶來的巨大心靈創傷。現在看來,如果武漢不封城,可能網上會湧現許多圓圓日記,描寫心靈上的傷害。

文章裡多是描寫武漢抗疫不足之處。但是因為國家已經舉全國之力,大家一起在竭盡全力的抗疫,每日實時更新信息。所以,人們瞭解疫情的渠道更多更廣更全面了。

一省幫一市,醫生和護士如戰士一樣為抗疫出征,全國的老百姓居家隔離,不給別人添麻煩。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迅速的安靜下來。

鍾南山最近在被採訪時說,他的外國朋友對於中國瞬間可以安靜下來的事情覺得很驚訝。鍾院士笑著說我們中國的老百姓真的很可愛!這個靜下來,其中也包含了大到政府,小到社區的共同努力。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3.出版內容

做為正式出版物,是做為小說呢還是新聞報道出版了呢?

做為小說,小說情節是可以虛構的,但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出有蹭熱度的嫌疑。

做為新聞報道出,也不合適,在武漢的方方,封城期間居家隔離,很多內容聽說而來。在她的文章中,"醫生朋友"出現了116次,"醫生朋友說"出現了28次,"醫生朋友告訴"出現了8次,"記者說"出現3次,"聽說"出現45次......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在文中,她說,聽聞廣西援助武漢年輕女護士突然暈厥,搶救後不幸去世。沒有證實消息的可靠性,文章發表。接著,醫院出面闢謠。因為,護士活著。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也就是說,方方寫作的時候,幾乎都是聽別人說。所以,作品可信度有多高?這些所聽所聞後續是怎麼樣?在後記裡面有寫明嗎?文中裡有註解嗎?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疫情剛剛爆發的初期,確實是犯了一些錯誤,方方主要寫抗疫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關注疫情的艱難和痛苦,人們看到會提高對疫情的警惕性,但這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中國一省包一市馳援湖北,對新冠病毒檢測和治療全部免費,民企全力以赴加班趕工做口罩和其他防護品,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蓋起一座座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

這也是事實,是抗疫主旋律。

作品中關於疫情中中物資短缺,醫療設施不足,生命的逝去,看過新聞的小夥伴會知道,在世界各地正在發生。可見這次的防控工作確實是艱鉅的,棘手的。目前,從整體來看,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處理到目前狀況是也是很不容易的,換做其他國家可能很難做到中國今天這樣的成績。

4. 作品出版

4月8日,近千萬武漢人民迎來了解封的時刻,方方的《武漢日記》上架美國亞馬遜預售,由美國出版社發行,同時也在德國銷售,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爭議來自於4點:

1) 2周內出版,速度太快。也許是人家工作效率高呢?

2) 改名字。《方方日記》改名為《武漢日記》。它的副標題暗示著——來自疫情中心源頭的報道。個人記錄改名為武漢日記,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另外,疫情中心源頭在哪裡,科學家們在研究,不要這麼早下結論。

3) 出版內容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這個在前面的日記內容裡討論過了。如果是小說,就是有虛構成分了,就別以武漢日記命名,還是用方方日記的名字。畢竟不是新聞報道,全部有事實依據。

新聞報道如有不實,撰稿人也會被罵很慘。新聞有時間要求,趕稿偶爾出錯可以理解。出書不一樣,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如果內容有不實,很容易導致看英,德文的讀者誤解。

同時,如果只從片面的一些方面瞭解中國抗疫的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中國人要花時間去解釋。華人在國外已經因為疫情被人誤解,毆打過了。

4) 出版時機不合適。一些國家一些人要求中國賠款道歉。他們不顧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強行給中國加一個"病毒源頭,應該為全人類賠罪"的罪名。而恰恰這個最敏感的時候,方方選擇出書,做為一箇中國作家,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5. 結語

在《祖父在我心中》這本小說集的封底印著:

我要做的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關注他們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關注他們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方式,以及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文學讓我們超越自己的視野,超越自身的常識,而認識更為闊大的世界。——方方

這視野如何超越呢,只看到事情的反面嗎?正面積極的地方就選擇性看不到嗎?

如果是一個專寫悲情小說的作家,不是不可以出版日記,但是這個時間點拿到美國去出版,內容都核實了嗎?另外,把名字從《方方日記》改為《武漢日記》,代表武漢最真實的聲音了嗎?武漢同意了嗎?

希望每一個人,能夠有更大的眼界,看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眼前的風景,還會考慮到整個國家所要面對的局面。

歡迎關注“賞心閱目”,和你一起發現不一樣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