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河:這個教師的舉動溫暖人心

在唐河:這個教師的舉動溫暖人心


春暖花開,疫情退緩,唐河溼地公園,已有遊人納故吐新。在老橋北邊的南泉邊,不時有三五成行的家長帶著口罩、帶著孩子在認真地傾聽一位老師的業餘課外開導。

他們雖然都戴著口罩,但仍然能感受到學生們的開心笑聲和那位老師和家長們微笑會心的眼神。

“金世博的作文沒有以前寫的認真了,得從字跡和敘述方面改進……"

“田一民的字和畫沒有以前棒了,得糾正,努為趕上以前的成績……"

“是不是困在家裡這麼多天,不聽父母話了?想學校了?想老師了?在家網課也學的不認真了?"這位老師和藹地詢問著他的學生。

在旁邊認真聽老師開導的學生不停地點頭,並向老師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一邊的家長也開心地笑了。

這個老師叫惠曉磊,是唐河縣第一小學四八班的班主任。疫情雖緩,城市開封,但學校仍閉。他了解他的學生,也瞭解家長們焦慮之心堵,於是在班級群裡發出了:“每天下午在溼地公園和有需求的家長、學生、老師見面開導溝通交流活動。"他一發倡儀,家長、學生紛紛點贊支持。

在唐河:這個教師的舉動溫暖人心


“困在家中天數多了,家長心焦,學生心煩,老師乾著急。見見面,說說話,鼓鼓勁,找找缺點,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引導和情緒上的蔬散,有助於復學後學生儘快進入狀態,自已開心了,家長學生也放鬆了。"惠曉磊說。

在唐河,惠曉磊的這個“小舉動"溫暖人心,值得點贊。我之所以知曉,是因為我的兒子也在他的班級。

舉動不大,但感染力強。小舉動引來家長學生的點贊,一片叫好聲中我想到,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師德師風的體現,從內心深處關注關愛學生,從點滴做起,難能可貴,從心靈上感染學生,讓他們通過和老師的短暫交流獲得心靈上的流暢,從而對教育對求學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舉動雖小,但聯心勁大。一個學生的好學和厭學,某些時候取決於老師的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眼神。多日師生不見,老師想學生,學生盼開學,以這種形式溝通見面,聯起了師生、家長之間的感情,緩解了困宅的消極情緒。聯起了師生感情的橋樑,一舉多得也。

舉動雖微,但帶動力妙。見一面諮詢一下近日學生學習情況,查一下在家的作業,微笑著說出優缺點,是鼓勁更是鞭策,一句話一言行在傳遞著呵護和關愛,傳遞著師生之友情,其帶動之妙自在其中。

在唐河,像惠曉磊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讓我們為這一小舉動喝彩鼓掌。

通訊員 金少庚

編輯:齊傑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