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長壽,少吃垃圾食品

少吃一口,垃圾就少一點。垃圾少一點,就可以多活一天。這話說的未必科學,可說到這份上,估計你一定想知道每天少吃點,到底會給身體帶來什麼變化呢?

近日,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長達2年的試驗研究,給出了答案!每天少吃300卡路里,代謝指標變更好。這項刊發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的研究發現:當非肥胖的成年人從飲食中減少約300卡路里的熱量時,可以改善膽固醇、血壓、血糖和其他指標,而且還能減重。

為了長壽,少吃垃圾食品

300卡路里相當於多少食物呢?

也就是少吃50g薯片、大半個麥當勞巨無霸、半個麥辣雞腿堡、 薯條(中)、 一杯奶昔、新地(草莓)、兩杯中可樂、一份香草冰激凌或6小塊餅乾、一個漢堡包如吉士漢堡、麥香魚等。

研究中,除了代謝指標顯著改善外,限制熱量組的體重減輕了7.5千克,且大多是脂肪為5.3千克;而對照組反而體重略增長。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Frank Hu同期刊發述評稱,限制熱量攝入不僅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還可減緩衰老進程和延長壽命。

在“少吃一口”這件事情,中國不少專家和醫者都已經以身作則了。

孫燕院士在2009年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分享防癌心得時談到: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因為肥胖可能為多種癌症埋下隱患。他每天只吃七分飽,感覺吃的差不多了,就馬上離開飯桌,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兩口飯菜,偶爾還會把晚飯省下一兩頓。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從來不“貪吃”!平時注重在搭配食物,比如紅燒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但他照吃不誤,只是注意當天別的高脂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國醫大師 郭誠傑:再好的菜也不多吃一口!

為了長壽,少吃垃圾食品

郭誠傑活到了97歲高齡,當時行走自如,耳不聾、眼不花,患病前4天還在出門診。

早在《黃帝內經》時代,古人就開始注重飲食養生,提出“飲食有節”的養生觀點。“脾為後天之本”,因此,所食所飲必須考慮到脾胃的受納和運化能力,儘量減輕脾胃的負擔。

腸中常清是指飲食簡單、清淡,並少量多餐。既不食辛辣之品,也從不飲酒,同時,保證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規律,特別是每餐只吃七分飽,再好的飯菜也絕不多吃一口,以求“腸中常清”。

吃太撐危害多

1、影響身材

每天多吃一口,在消耗量不變的情況下必然會胖。即便拋開對身材樣貌和活動能力的主觀判斷,肥胖也無疑是一種疾病,它帶來的健康風險很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罹患心臟病、腦卒中、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特別是乳腺癌和大腸癌)的概率顯著增加。

為了長壽,少吃垃圾食品

2、影響消化

一次性吃得太飽,胃裡面一直裝著滿滿的食物,胃不僅得不到休息還得分泌大量的胃液,長期以往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胃糜爛、胃潰瘍。同時會增加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

3、影響膽囊和胰腺

吃太撐、吃太多油膩和高脂食物,會增加膽囊炎、胰腺炎的發病風險。

4、影響大腦功能

長期飽食引起肥胖也會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最終損害腦功能。

5、影響心臟功能

吃太飽,人體為了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代謝需氧量會大大增加,容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引起猝死。

所以,每餐吃到七分飽就好了。再好的食物,也不要多貪一口。那麼,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呢?所謂七成飽,就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你吃得意猶未盡,不覺得餓,但是又覺得沒吃飽,就叫七分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