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原創】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資產階級經濟學隨著資產階級的出現而出現,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庸俗經濟學、庸俗經濟學後資格階段。

庸俗經濟學之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逐漸產生並開始了一系列演變

馬克思的庸俗經濟學

“勞動價值論為主導的經濟學”

1830年後,資產階級經濟學從古典學派走上了庸俗的道路。

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在法國和英國奪得了政權,從那時起,階級鬥爭在實踐方面和理論方面採取了日益鮮明的和帶有威脅的形式。他敲響了科學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喪鐘”。

馬克思主要反對當時的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60年代後漸趨於沒落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邊際效用學派

代表人物:馬歇爾 19世紀末期

馬歇爾把完全競爭與和充分就業假設為既存的條件,進而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分析市場價格,以便解決資源在生產上的配置、資源的報酬等問題。

他們建立了一個被理想化了的資本主義的模式,據此得出了結論,認為價格制度不但能使每種生產要素都得到應有的報酬,能使每個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而且在宏觀的經濟運行中,能夠起著自我調節的作用,以便消除或者熨平週期性的經濟波動。

20世界30年代漸趨於虛弱但仍有很大影響。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三次重大的修改與補充

1、壟斷問題

問題:資本主義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壟斷階段,但是知道20世紀30年代初,但是的西方經濟學扔把壟斷當成是“例外的現象”。

西方經濟學者張伯倫和羅賓遜用誇大某些經濟現象的作用,企圖填補傳統的壟斷例外論的漏洞,但這種修補程度十分有限。

2、凱恩斯的進一步補充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宣稱:“資本主義的自發作用並不能保證資源的使用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因此,資本主義國家必須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解決失業問題”。當時的西方世界處於大蕭條狀態,解決就業問題成了擺脫蕭條的急迫問題。

凱恩斯不但維護了對傳統西方經濟學的對於資本主義的宣揚,而且也為西方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奠定了理論基礎。

3、《價值與資本》

希克斯與1939年出版《價值與資本》對傳統西方經濟學進行了第三次補充與修改

全書涉及兩個方面問題:價值論與一般均衡論

馬歇爾的價值論被稱為“基數效用論”而希克斯提出了“序數效用論”

(之後會詳細介紹兩種效用論)

《價值與資本》出版後,序數效用論逐漸取代了基數效用論成為西方正統經濟思想的基本前提。此外,一般均衡論也得到了極大的普及,構成了當今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必要且重要的組成部分。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凱恩斯主義的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凱恩斯主義的流行使得整個西鳳酒經濟學的體系出現了明顯的漏洞。

凱恩斯主張的偏重於分析總量變量與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側重分析個量互相對立

前者得出資本主義市場無法自我調節來解決失業問題,後者則主張實行自由放任,國家不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

這樣西方經濟理論體系內部就產生了干預和反干預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種矛盾和不調和之處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凱恩斯造成的矛盾刺激了學者的研究與變革

薩繆爾森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宏觀與微觀經濟學的誕生)

該學派把包括第一次與第三次修改和補充的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問題當做研究個量問題的微觀經濟學

把構成第二次修改和補充內容的凱恩斯主義理論成了考察總量問題的宏觀經濟學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新古典綜合派聲稱:前者是以充分就業為分析的前提,後者則著重研究各種不同水平的就業量的情況,因此,兩種理論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納入同一體系中。

於此同時,該學派還把現代資本主義說成是“混合經濟”,有“私營”和“公營”兩個部分組成,前者的作用系由微觀經濟學所分析,後者的必要性則由宏觀經濟學所論證。

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居於正統地位,並且在西方經濟學界享有威信。

【原創】【走進大學課堂】(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與演變

四次改變

20世紀60年代中期後,由於歷史條件的變遷,新古典綜合派的觀點有所改變

1、失業與通貨膨脹

20世界70年代,西方世界出現的滯脹的表明宏觀經濟學中的理論即:當經濟活動處於充分就業狀態時,通貨膨脹率應該為零,是與現實違背的。即失業與通貨膨脹是可能共存的。

該學派無法解釋滯脹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當滯脹存在時,政策的旋轉就會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西方國家就會面對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困難局面。

於是,西方許多經濟學的學者和其他派系紛紛開始對該學派進行抨擊與責難,並提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政策建議,其中實踐影響較大的又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

2、對微觀經濟學的質疑與補充

一些西方學者對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提出質疑並根據質疑提出新的見解,並逐漸形成了新的經濟學分支學科,例如信息經濟學。

3、不同領域和角度的完善

一些西方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來研究經濟現象,研究成果有:人文經濟學,演化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等。他們順次從人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角度來解釋經濟現象,給原來的新古典綜合學派增添了新的內容

4、更多的研究方式

西方學者也使用了更多的研究方法,除了高深的數學與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外,還試圖涉及程序和對真實的人進行研究,還有計算機模擬人的經濟行為等。

現代經濟學

目前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的綜合已成了經濟學學者的共識,於是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學派放棄了“新古典綜合”的名稱,把自己稱為“現代經濟學”

原創聲明,本文由南嶼樺樹撰寫與編輯

參考資料《 西方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高鴻業教授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