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MJ Tyson的“家”系列作品


如果從未來回看我們的現在:2020年第61屆慕尼黑首飾展註定是特殊的一屆。因為一場疫情,在距離開展的前一週,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部門宣佈正式取消。這意味著SCHMUCK、FRAME、EXEMPLA、TALENTE 以及 MEISTERDER MODERNE幾大板塊全部擱淺。面對人道主義危機、經濟危機以及政治衝突,首飾界的智識們正站在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上,等待接受後疫情時代對它的考驗。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Vivien Bedwell《身體的無聲觸摸》


作為每年首飾展的重頭戲,SCHMUCK呈現的是傳統金屬工藝、藝術、設計與時尚領域間的一種平衡。在事先公佈的參展名單上,是一連串熟悉的名字:Ruudt Peters的新作“Suctus”胸針系列試圖在所有種族、宗教、信仰的區分之上為個體的存在與精神尋找為之安放的容器——最初的巴別塔,他對自己的容器比喻是“玉製的祭祀花瓶”(A sacrificial Vase of Jade);Karin Johansson如同一位遊吟詩人,在萬物中找到“見山是山”的心境:大海、微風、飛機、草坪、花蕾、花園、蝴蝶、貝殼,綠就是綠,藍就是藍,簡單到極致,是深刻;Camilla Prasch將她對自身內在完美主義的挑戰外化,在舊衣物的碎片中構建新的空間雕塑,以漫無目的的空間呈現出獨立自主的審美趣味;Elwy Schutten則將帶指紋的皮膚、頭髮與軟金屬組合,指涉身份的多層維度,那些可以被解讀的顯而易見的表象並非能公正地觸及內部的本質。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Camilla Prasch的戒指:Mega 1/7, 2008


這一屆經典首飾藝術大師(Modern Classicist)的桂冠由澳大利亞現代藝術家、金匠、冶金考古學家Robert Baines摘取。被譽為“活寶藏”的Baines開創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甄選歷史上的經典珠寶設計,以爐火純青的現代仿古工藝再製造,並配以當代消費社會的物件,賦予其新的審美趣味,這種創作被稱為“冶金考古”。每件首飾總和某段歷史有關,但“首飾最大的侷限在於缺乏上下文”,Baines曾圍繞14件首飾編造了14條新聞,其中包括阿波羅登月的5枚戒指,以及裝裱有瑪麗蓮·夢露與美國總統肯尼迪肖像的戒指。事件是敞開的,觀者需自行進行事實判斷。但膠著演變的歷史風雲早已溢出人們對價值判斷、道德判斷與倫理判斷的想象,首飾在此成為“物證”,象徵“謎語”,提供解讀真相的線索。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Lisa Walker的作品Halskette, 2018


本屆藝術首飾論壇(Art Jewelry Forum,AJF)的青年藝術家獎項頒給了來自美國布魯克林的藝術家MJ Tyson。如按照原計劃,Tyson以及其他入選藝術家的作品將以群展的形式在Schmuck的PLATINA板塊展出。Tyson的思考在生死之間。人與其擁有物的關係在生命消逝後,是否也隨之消散?物品中所含的個體性經驗,無法以智識解釋。物品無法自我感受,它需要在生者的意識中延續價值。無論是Inheritance系列的盒子或Home系列的花瓶,遺物都與一個封存的空間有關,而龕籠的隱喻在此被巧妙的轉換,佩戴戒指或使用花瓶,彷彿在進行一場肅穆的立碑儀式,紀念之外,是在向下一個生命敞開。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Eva van Kempen的作品《女士博物館》,“作為奢侈品的自由”系列 2020


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在《牲人》(Homo Sacer,1995)的開篇提到:“本書的主角是赤裸生命,也就是‘牲人’(神聖人)的生命,他可以被殺死但不能被獻祭。”赤裸生命是光禿禿的,不受任何權利、法律、政治的外套保護的生命。近代歷史上,赤裸生命是猶太人,他們的生命的權利最後只能轉化為死亡權利。群展“赤裸生命:集體與政治的身體實踐”已是第二次以同一母題登陸本該如期舉行的首飾展。在計劃裡,藝術家們被邀請就“赤裸”進行意識與存在形態的探討:Eva van Kampen以過期的墮胎藥丸取代珠寶,成為一頂人造革皇冠上的飾物(女性自由Lady Liberty)中;網絡時代的emoji成為真實表情的替代物,人們試圖理解emoji微笑後的真實含義,但答案在此不是一個;Vivien Bedwell為手指帶上印有盲文的金屬薄片,以觸摸進行無聲的述說。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Lisa Walker設計的胸針,2007


3月5日,被公認為新西蘭最具影響力的首飾藝術家Lisa Walker 的回顧展“她想回自己的臥室,不被打擾”因為自主舉辦的原因,在疫情下沒有被取消,進行了如期舉辦。開幕式上人頭湧動,以藝術之名暫且出離疫情的恐慌。主角Walker躺在臥室的一張床上,身上擺滿了用現成品做成的首飾——舊的電子詞典、塑料玩具車、八卦雜誌、人體模特的手,這些曾經被消費的物品如今“佔領”了消費者的身體和她的私人空間。自杜尚以來,當代藝術家在現成品的創作之路上還可以出走多遠?在Walker的答案中,物品中的營養——來自政治、權利、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或其他的隱射,都是構成藝術的零件,而人體可以是連接這些零件的網絡中心。


後疫情時代的當代首飾藝術——慕尼黑首飾展2020

“她想回自己的臥室,不被打擾”現場,

Lisa Walk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