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華《運營認知》:專家口中的“報復性消費”,那就是個笑話

疫情剛穩定的那段時間,很多專家們忙著玩經濟了,於是“報復性消費”這個詞被創造了出來。至於是否真的報復性消費,現在大家可以去看各地政府發出來的公報,

似乎“報復性消費”沒有,倒是對每個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報復來了。

上一週我抽空回了一趟家,為了更換駕照(還有兩天駕照到期)。

郜永華《運營認知》:專家口中的“報復性消費”,那就是個笑話

到家的第二天,我愛人在下班回來的時候跟我說,我們旁邊的一棟別墅要出手價格很低,房產中介髮圈,順便加了一句,拒絕還價。她說,我們也去看看,我想,也近,那就去看看,結果還真是,我們去的時候,有3家人在看那別墅,別墅沒裝修,還是毛坯房,但那房子看著確實好,無論是院落還是停車位看著都讓人喜歡,其中一家現場就付了定金。前後不到一個小時房子就被搞定了。為啥,因為價格很低,房子也不錯。

那麼我們就要去思考,為什麼房主在這時候急著套現?不帶腦子都能想得出,在今年的經濟環境下,房主能這麼急的出售自己的別墅,無非就是生意或公司的資金流出了問題,急用錢填坑。在我們那個小區裡,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己做生意,有各種各樣和各行各業的老闆,當然,都是小老闆。所以你看,急著出售房產,哪裡是報復性消費,如果說這就是報復性消費,那還不如不報復,大家日子過的還順心點。如果說這就是報復性消費,那這也太糟心了。

在專家們的嚴重“報復性消費”是源於疫情人們在家憋的太久了,在疫情解除以後需要一場消費狂歡。可是專家們忘記了。

報復性消費的前提是,消費者手頭得有錢,他都欠銀行一屁股債,你覺得他現在會大筆消費,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而且,專家還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專家們的眼裡,經濟就是一堆數據,可是在普通人身上,這堆數據就顯得格外沉重,經濟不好的鞭子是生生的打在每一個經濟不好的普通人的身上。

專家們可以閉上眼報數據,普通人不行,普通人得計算各種開支,無論是家庭的,教育的還是公司生意上的各種支出。當然,專家肯定不缺錢,在不缺錢的情況下,進行報復性消費那是必須的啊,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專家,在整個中國家庭裡,超過90%的是芸芸眾生。經濟環境對專家們有影響,可那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普通家庭,這影響就如我回家看到的那一幕,需要變賣資產去填坑。而且專家們一定忘記了經濟學的規律,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們會下意識的捂緊口袋理性消費。大基建是政府不得已的行為:當民眾不消費,政府就得帶頭消費。

疫情裡的醫生明星張宏文之前說過一個關於還在早餐的話,貌似是說,早上不應該吃稀飯,而是牛奶麵包。這談話不知真假,假設為真,那麼張醫生跟大部分的專家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

他們想當然的將自己的世界當成了所有人的世界。張醫生身處上海,在上海一個普通家庭的早餐,牛奶麵包那還真是普通,甚至還有點省錢的味道,可是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看似省錢的味道往往對他們來講,並不那麼容易。

聯想到專家們的“報復性消費”和張醫生的牛奶麵包早餐論,總能讓我想到一句話:如果你沒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呆過,甚至是沒有在廣大農村的經歷,你不能說自己瞭解中國。你不能將你的世界不負責任的計算在每個人的頭上。尤其是專家們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對大部分人普通人來說,那就是個笑話——似乎在嘲諷普通人的另一面,你沒錢。不過也沒關係,畢竟,普通人的承受力要遠遠比你想象中強大。

時間真是個好東西,它從來不說一句話,可是回答了所有的問題。希望大家在這樣的環境下,都能順心。尤其是哪些還在經營企業做生意的朋友,記住一句話:活著,是為了積累能量,跟隨是為了適應趨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