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之前的某一天,我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問道:


“你對今年這一整年有什麼期待嗎?”


朋友答:“別的不說,這陣子要是搶到口罩就行,這就是我最大的期待”。


我不由得會心一笑。可以說,口罩成了疫情期間的“硬通貨”。


疫情期間,有些口罩生產廠商為了支持武漢抗擊疫情,選擇捐贈防護口罩來緩解疫情的發展;有些廠商加班加點生產口罩投放市場,滿足人民防疫的需要;各地政府也迅速組織生產各種疫情防護用品,努力快速的防控疫情。全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是:一定要打贏這場疫情的狙擊戰。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在關鍵時刻動起了歪腦筋,露出貪婪的一面,在國家危難,人民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打起了倒賣口罩的心思。


再次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還是搶不到口罩的朋友想通過一個商家購買口罩,從二月份到三月份已經通過支付寶給對方轉賬了幾十筆,每次對方都說馬上發貨,還說買的多價格可以更優惠。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我想著能便宜點那就多買點,就給他轉賬了好幾次,但是沒收到口罩不說,到後來,商家電話都打不通了。”


沒想到,口罩詐騙的這種事,朋友也遇上了。這個故事裡的收款方,用“多買優惠”這種幌子,讓朋友一遍遍的轉賬,活生生的把口罩做成了一款“理財產品”。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聽完我思考了一下,有兩種可能:


1、 這些聲稱“多買有優惠”的口罩,有可能是一個“中間商賺差價”的賣家,但是貨還沒有從上家收上來,所以用這種話術來誘導朋友先轉賬。


2、 可能是這個商家根本就沒有貨,用不存在的口罩忽悠朋友先轉賬,等差不多了就拉黑聯繫方式。


疫情期間人人自危,口罩這種防疫必需品更是成了購買的絕對目標。誰不希望能保護好自己?這種平時你可能根本不會去想到買的東西,瞬間成了每個人搶購的對象。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而在有些人的眼裡,只要能掙到大錢,管他有沒有貨,抱著“撈一把”的心理,完全不顧及口罩的用途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編造“馬上發貨”、“有貨”這種誘餌,一遍遍的去吸引有需求的人先轉賬付款,但貨在哪裡?可能他也說不清。


一些商家不但參與到了倒賣口罩的產業鏈當中,還製作不合規口罩售賣。而一些個人,更是在疫情期間坐地起價,以高出日常數倍價格銷售防疫用品。利用這場疫情從而“生財有道”,我承認你敏銳的“商業頭腦”,但在國家危難之際,置法律法規不顧,置商業倫理不顧,置大眾情感不顧。更有一些人,冒著犯罪的風險實施詐騙,你們握在手裡的這些財富,真的心安理得麼?


口罩是疫情時期的必需品,但絕不是用來危難之時詐騙、倒賣發家致富的必需品。


在獵網平臺疫情期間收到的舉報案例中,不乏有改變套路,上升到了愛國情懷以實施詐騙的情況。


重慶市的一位陳阿姨,在疫情期間刷短視頻平臺時,看到了這麼一則宣傳廣告: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標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陳阿姨,並且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於是聯繫了客服來了解情況。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熱心的客服,推薦陳阿姨下載了該投資平臺的app,陳阿姨按客服的要求,發送了自己身份證、銀行卡的正反面,開戶並投入了第一筆14萬元的資金。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客服”介紹說,如果可以追加投入更多資金,活動期間贈金福利更豐厚,且會提供一對一老師語音指導服務。隨後陳阿姨又接著投進去了20餘萬元,但充值後發現當日全部虧損。


“客服”告訴陳阿姨是操作失誤,不甘心投資打水漂的陳阿姨,又接連投入了15萬元,這回終於盈利了,而且還賺了不少。


這時,最後的陷阱出現了,陳阿姨想提現的時候,客服卻說需要繼續充值才能提現。結果陳阿姨發現,投資平臺無法打開,投資直播間也沒法觀看,前後一共損失了50餘萬元。


病毒侵害身體,貪婪毀掉良心

圖片來自獵網平臺舉報


首先我們來看開頭的那張宣傳圖片:


廣告中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武漢捐贈800萬人民幣”這些宣傳語,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家積極抗擊疫情的“愛心公司”,以此吸引投資者的特別關注。


我們暫且相信這家公司確實做了以上的善舉,但接下來“客服”推薦安裝的投資平臺app,並沒有通過正規渠道下載,而是通過網上傳輸給了陳阿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可以判定為是騙子自己控制後臺的一個虛假投資平臺。


接下來的故事,簡單的說,就是騙子通過操縱後臺漲跌,再配合“客服”通過一次次的巧舌如簧,鼓勵陳阿姨投入更多的錢,最後讓陳阿姨看到確實“掙了錢”,但需要完成“再充錢才能提現”這種其實根本無法完成的目標,以一種滾雪球的方式誘騙陳阿姨不斷投資,而“提現”這個美麗的果實,卻永遠無法摘下來。


在眾多的金融詐騙案例中,我唯獨特別關注了這一例,不是因為案例中騙子的騙術多麼高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騙子在疫情時期會刻意消費大眾的“抗疫愛心”來博取好感,在過程中慢慢撕下自己“慈善”的面具,露出的則是詐騙的本來面目。


我問朋友:“比起“疫情時期您是否缺錢?XX金融給您授信10萬額度”這種詐騙話術來說,放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豪言的“愛國公司”突然消失的那一刻, 如果你是陳阿姨,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朋友沉默了許久,反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人感染了病毒,可以通過吃藥治好,那良心壞了,該吃什麼藥?


我也不由得沉默了,各位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