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羊群效應:“跟風者”畫像

又到了一年的尾聲,所有人都在忙著制定應對2020年的策略,所有企業都在敲定最符合自己的2020年企業目標。新的一年,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打造能迅速應對變化的管理機制,同時,還要學會察覺變化,學好預測未來的本領。


有趣的羊群效應:“跟風者”畫像


做“領頭羊”還是“跟風者”?

對於許多企業老闆來說,跟風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因為這麼多年來跟風踏浪不少人都賺到錢了,這是他們做生意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大家都在做的話,我必須要越快做越好。”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在消費電子行業,近期表現最火熱的莫過於TWS耳機、智能手錶,市面上一旦出現爆款非常容易產生“羊群效應”,一家公司的產品賺錢了,所有的企業都蜂擁而至,上馬這個行當,直到行業供應大大增長,生產能力飽和,最終供求關係失調。因為工作的原因,筆者每年都要去到各大展會現場走訪大灣區出口企業,為了拿到更多真實可信的一手數據,我們通常會找到參展的企業老闆聊聊實況。單單就觀察市場趨勢而言,出口企業顯然是嗅覺靈敏身手敏捷:做什麼or不做什麼,這麼幹or那麼幹,他們眼光犀利、思路清晰,對待行業細分領域有一套自己的認知。在2019年秋季的消費電子展上,許多老闆曾直言他們的經驗和觀察:大家都熱衷於摹仿領頭羊的一舉一動,跟風模仿,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市場“規則”之一。每當有新技術、新品類面市,不出半年,就會有來自各個品牌的“同款”產品紛紛湧現,“跟風者”熱衷於“順勢而為”,這其中也包括了眾多被資本所裹挾的頭部企業。當然,我們不能簡單認為跟風就是不靠譜的,對於許多OEM/ODM企業而言,這是條快車道。

好多企業老闆曾提問:我們中小企業的體量決定了做領頭羊會有些困難,但我們也要生存,請問對應的策略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看到企業之間最為本質的差別,就在於它為顧客所創造的體驗和帶來的價值。而承載這一價值的恰恰就是產品以及服務。那麼在你的印象當中,產品最能體現價值的公司是哪家?可能很多朋友會想到蘋果、華為、寶馬……你做出這些判斷,一定是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或者價值滿足了你的需求,比如Airpods又或者寶馬汽車。但回頭再看,它們,無一不是巨無霸、行業龍頭、領頭羊。

所以答案是: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時,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當你不具備成為領頭羊時,完全可以利用羊群效應找準方向做個敏捷的“跟風者”,靈活機變也是一種能力。

1、有趣的羊群效應:如何做到理性跟風?

我們都知道羊群效應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學現象,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領頭羊動起來,羊群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但羊群效應也是自然界的優選法則,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條件下,跟著領頭羊亦步亦趨風險比較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羊群效應可以產生示範學習作用和聚集協同作用,有助於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成長。

對應的,羊群效應就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非理性的“羊群效應”,另一種則是理性的“羊群效應”。

理性的跟風,對自身的能力評估精準,能夠找到市場的空間,跟風而行,是因為看得更遠,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在跟風的路上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優秀的追隨者是最終目的。

不理性的跟風,市場變化的速度讓企業老闆們很容易遭遇風險:很多明星產品和市場熱點是被市場宣傳帶出來的,這種帶節奏很容易讓企業誤以為市場空間巨大,而沒有紮實地去調研消費者需求就開始卯足幹勁開工生產。等到研發測試批量生產後,很可能市場熱點已經過去了。所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中小企業來說,跟風的方式方法是關鍵所在。

我們常常在採訪中設置一些問題:作為決策者,你對行業的前景趨勢怎麼看?你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和生存空間?你們如何與行業領頭羊競爭?有說國際化戰略,有說降本增效、有說加強研發,但更多的企業老闆表示要順勢而為,“大目標”和“小目標”都要有。

順勢而為,一是順勢,二是有所為。趨勢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一點一滴逐漸累積形成,勢成如潮水,成功者能及早發現趨勢,而瞭解趨勢,就能做正確的判斷或者選擇,能運用趨勢的人,則會抓住時機一搏。所以,跟風也不是那麼簡單,你需要判斷新老產品和新老市場之間的匹配關係,以及跟隨領頭羊的風險和利潤比較。

回到製造業,有些消費電子產品成為網紅的時間很快,比如TWS耳機,蘋果Airpods的走紅帶動了這個行業的衝勁兒,新技術的應用帶來消費者的需求得以滿足,在下一代技術出現前可能就是行業的紅利期。一旦下一代技術應用,上一波紅利期將會很快結束。

2、轉型升級:理性跟風避免新的管理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中小製造企業到底能不能追市場熱點?在市場形成羊群效應後,我們很容易能發現誰是領頭羊,但要不要跟就不能盲目了。就TWS耳機來說,蘋果Airpods佔據大量市場份額,但並不意味著市場沒有空間了,相反,中低端市場仍然是一片沃土。理性跟風成為優秀的追隨者,在跟風的路上提升核心競爭力。

從產業升級來說:當下,從製造企業升級成為智造企業成為迫在眉睫的目標。尤其是在智慧工廠建設方面,很多大中型製造企業開展了相關實踐,還有眾多企業在躍躍欲試。增加智能裝備、建立智能產線、推進智能物流、發展人工智能以及工業機器人換“人”,成為很多製造企業的發展路徑。但我們發現不少製造企業在條件還不具備、對新興技術認識還不清晰的情況下,就大刀闊斧上馬應用一些高新技術,但是並沒有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企業升級智造也要全面考量,不能為了升級而升級。特別是在實施"機器換人"一定要考慮綜合成本,根據自己的盈利水平確定合理的投資預算。跟風沒毛病,但理性跟風才會避免帶來新的管理問題。

3、谷歌:“羊群效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在《重新定義團隊:谷歌是如何工作的》書中指出,優質人才組成的員工團隊不僅能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還能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的加入。頂尖的員工團隊就像一個羊群,你只要招到幾個優質人才,就會有一大群優質人才跟風過來。

羊群效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每位員工對企業的影響力被相對放大,且最早進入企業的員工影響力更加突出,領頭羊的地位相對更加穩固。另一方面,當你把優秀的員工聚集在一起時,你就為他們創造了共享靈感、為實現靈感而齊心協力的環境。

營造出良性的羊群效應。谷歌在招聘時,通常在和應聘者談妥的情況下會把團隊簡歷放到對方面前,讓對方對自己將要加入的團隊有個瞭解。從一開始就設置較高的招聘標準,這樣才能吸引高水平人才的“跟風”而來。優質人才組成的員工團隊不僅能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還能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的加入。

對於個人來說,長期作為跟風者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風險還是需要控制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決策。不管是加入一個谷歌這樣的企業或者是自主創業,保持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有趣的羊群效應:“跟風者”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