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擔當鐫刻最美“逆行”畫像

4月24日,隨著最後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檢測結果轉陰,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從冬到春,醫務人員在戰疫一線日夜鏖戰,而恪守“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信念的武漢大學青年志願者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朝氣蓬勃的抗疫篇章。

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的青年志願者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衝鋒陷陣,發揮自身醫療學識幫助患者;守望相助,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他們勇於擔當,齊心協力,共同守護著武漢這座城。

一線戰疫:走出最美“逆行”

“自願支援一線,風險個人承擔!”“我們既是‘準醫生’,更是共產黨員,此時此刻義不容辭。”武漢大學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醫學研究生”,疫情發生後,他們立即向學院“請戰”,跟隨導師和前輩義無反顧衝向一線。

“第一次穿防護服時有點兒無所適從,在前輩的指導下,慢慢上手了。”趙東是武漢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18級呼吸內科專業博士研究生,疫情期間,與導師胡克教授一起奮戰在重症隔離病區。

胡克是新冠肺炎湖北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武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專科主任,疫情期間一直堅守在戰疫第一線,每天進“紅區”問診救治。趙東的工作主要是跟著胡克查房詢問病情,給一線醫生打下手,幫助護士做力所能及的活兒。

站在距離病人最近的一線治病救人,趙東說:“選擇做醫務志願者,也是一種傳承。老師把當年抗擊非典戰鬥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教給我們,我們接過了老師的接力棒。”

成人病房裡硝煙瀰漫,每一秒都在上演生死時速,兒科病房則平定許多。小患者們大多是輕症,由於年紀小,除了救治以外,他們還需要呵護陪伴。武大臨床學院兒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們,與老師們一起,日夜守護在患兒身邊。

那些被迫離開一線崗位的準醫生們,以其他方式繼續戰疫。2019級醫學碩士生範洲在醫院科室輪轉時,他的上級醫師感染新冠肺炎,範洲雖然CT檢測無恙,但出於安全考慮,醫院不允許他和同學們再回一線。

於是,範洲和同伴們成為志願者,幫助醫院整理社會捐贈物資,“我們不想成為被保護者。作為醫學生,雖然不能戰鬥在抗疫一線,但我們也可以發揮一份力量”。

一天深夜,愛心人士送來一個蛋糕。大家圍在一起齊唱國歌,盈盈燭火照亮一張張戴著口罩的臉,燭光中,範洲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成為用生命護衛人民健康的白衣勇士。

愛心戰疫:成為暖心家教

近日,在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網絡研討會上,23歲的武大研究生王琇琨作為中國青年志願者代表,分享了她開展志願服務、參與抗疫的故事,面向全球直播。

王琇琨是武漢大學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志願服務隊的一員。疫情暴發以來,王琇琨和同伴們開始思考:我們能為戰疫做點兒什麼?

他們看到,許多醫務人員奔赴前線以後,最掛心的是孩子在家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於是決定為他們分憂。2月11日晚,武漢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發出了“為武漢大學醫務人員子女進行網上教學招募青年志願者”的倡議書,迅速得到全校師生的積極響應。

截至4月23日,武漢大學從全校近3000名報名者中遴選1549人組成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志願服務隊,將這些志願者分成641個志願小組,為來自武漢大學附屬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等100多家醫院和全國支援湖北的641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服務。

志願者們為了更好地做好輔導,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他們根據輔導對象制訂“一人一計劃”,每天22點前,小組負責人在群裡彙報當日的教學情況以及第二天的教學計劃,並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及時調整。

初二學生昊宇將考入武漢大學設定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為了提高課程效率,志願者趙廣超在學校網課的基礎上提前給他進行新課的講解、練習,讓昊宇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穫。

“醫務人員深夜的回覆親切暖心,他們的感謝讓我很感動。”王琇琨發現,深夜兩點左右是家長們回覆消息的高峰時段,因為醫生們一直工作到這個時間才換班。為了及時回覆醫務人員問題,她經常工作到深夜。

“疫情結束服務不會結束,服務隊計劃繼續與有意願的家庭結對,做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朋輩教育,同時也計劃組織夏令營、參觀武大等活動。”志願行動發起者、2017級博士生陳曾說。

以智戰疫:發揮專業效能

“我能用我的專業做點兒什麼?”面對疫情,許多武大學子在心底問自己,並將思索付諸行動。

春節期間,疫情嚴峻。武大測繪學院研究生吳衝在回貴州老家探親的路上,手機上的確診數字幾乎幾分鐘刷新一次。他心裡想:一定要為大家做點兒什麼。走到老家村口,幾名防疫人員正在給過路人員檢查體溫並登記。他們用紙和筆統計信息的“原始”方法引起了吳衝的注意,經交流得知,這些紙質表格他們下班後還要花上近2個小時整理成電子版、錄入數據庫,效率實在不高。

一個大膽的想法這時冒了出來:“我能不能為他們設計一個用手機就能錄入信息的系統呢?”

說幹就幹,吳衝廢寢忘食,用3天時間完成了一套疫情防控與病情監測系統,實現了數據排查、每日上報、地圖展示、人員車輛登記、藥品銷售登記等實用功能,同時在疫情數據採集、數據管理和分析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技術手段。該系統在貴州省凱里市、三穗縣、岑鞏縣三地試點應用,滿足政府“外防增量輸入、內防存量擴散”的疫情防控需要。

“能在課堂之外觸摸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特長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出一份力,我想,這是我從校園走向社會最紮實的一次實踐。”吳衝說。接下來,他將著手把這個系統升級成應急管理平臺,提高城市的應急信息化水平。

像吳衝一樣,武大研究生們時刻關注疫情,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服務。

國家網絡安全學院李遼等18位研究生加班加點,秉承“比疫情傳播快一點兒,就是勝利”的信念,搭建起捐贈人與受捐醫院直接溝通的橋樑——“全國抗擊新冠肺炎防護物資信息交流平臺”,使捐贈方和受贈方信息完全公開透明,且能實現捐受雙方意願線上精準對接,一經上線就受到廣泛關注。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們,在李德仁院士的指導下,用航天遙感手段見證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進程,並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開展科學研究。

從戰疫陣地到大後方,武漢大學的青年學生們勇於擔當,以戰士之姿拼搏奮鬥,書寫了不負時代的青春故事。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4日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