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句詩最能表達你現在的心情?

紫薇蜜語


辛棄疾的《鷓鴣天》,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是的,只有千帆看盡,歷遍世間百態,人世炎涼,內心歸於平淡平靜,才會有如此感慨。年少輕狂,嚮往鮮衣怒馬,憑一腔熱血仗劍走天涯。一點點挫折,一絲絲困擾,諸如職場遇阻,戀人分手,朋友誤會等等,就會讓年少的我們覺得無限放大萬念俱灰,甚至懷疑人生。但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回頭再看當年之境,不由會心一笑,多大點事兒啊?倉央嘉措有句詩,這世間,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閒事。當我們經歷過親人離去,朋友生離,大病得愈,車禍生還,職場暗算。。。。內心越來越強大,亦越來越柔韌,就會趨於通達的平靜,平和,平常。秋天常常是離別和憂傷的季節,但葉子落了,明春枝頭會更綠,所以詩人說,天涼好個秋啊!




晚笛哥哥趣說


紅塵掩飾了憂夢,歲月消瘦,雪起舞,塵埃輕唏還柔,浮華若雲,唯祈禱碌碌眾生健康安寧。


離塵的風


憂國思家 引爆淚點

在新冠期間,我華夏兒女奔赴武漢,“逆行”“拋家棄子”令國人熱淚盈眶,肅然起敬。中華民族同心協力,共渡時艱,湧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英雄事蹟,他(她)們是民族的驕傲!人民永遠銘記你們。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花鳥本是賞心悅目、無限美好的事物,但詩人現在觀花反而落淚,聞鳥反而驚心。國都淪陷,世事全非;消息隔絕,音信杳無。滿世界“破”敗,觸目驚心,怎不令人潸然淚下!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以景襯景,情景交融

一、配樂誦讀: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佳作賞析:

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

首聯運用白描手法,寫“望”之所見:國都淪陷,山河依舊,世事全非。一個“破”字,使人驚心,一個“深”字,叫人滿目淒涼。

“深”字寫出了春天降臨長安城,眼前亂草叢生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感。

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花鳥本來是人們所喜愛的,但在這裡,詩人卻對著花和鳥傷心落淚,可見其對國事的悲痛。

此聯通過寫花和鳥兩種事物,進一步渲染詩人的“感時”與“恨別”之情。花鳥本是賞心悅目、無限美好的事物,但詩人現在觀花反而落淚,聞鳥反而驚心。這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突出了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思家之情。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連三月”寫戰亂時間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的珍貴。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因消息隔絕,久盼家人消息卻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之情。

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尾聯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描寫方法,刻畫了一個典型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愁苦。

三、特色品鑑:

《春望》描寫了詩人在被叛軍佔領長安城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以景襯景,情景交融。

本詩融情於景,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情景交融的範例。花鳥本是娛人之物,作者見了反而“濺淚”“驚心”,這兩句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感時恨別之情,使其深沉含蓄的憂思獲得藝術的表現。

四、走近杜甫:

作者評價: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拾遺。鞏縣(今河南鞏義西南)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宋以後被尊稱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重要經歷: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頗有政治抱負。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杜甫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至拾遺。後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

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於途中。

作品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練,格律嚴謹。

代表作品:《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有《杜工部集》。

五、結束語:

杜甫憂國思家,在“國破”之時,感時恨別,令人潸然淚下。在新冠期間,我華夏兒女奔赴武漢,“逆行”令國人熱淚盈眶,肅然起敬。中華民族同心協力,共渡時艱,湧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英雄故事,他(她)們是民族的驕傲!人民永遠銘記你們。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