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的数据帧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

结合上节和大家探讨的MAC地址的有关知识,今天和大家聊聊以太网的数据帧。我们知道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帧来封装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分组;或解封装来自物理层的比特数据流。以太网帧格式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由IEEE802.3定义的,我们称之为IEEE802.3帧格式;一个是由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公司、施乐公司)三家公司联合定义的,称为Ethernet-II格式。如图所示:

以太网的数据帧

但这两种帧格式存在一点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IEEE802.3帧格式中采用“长度”字段,因此不能标识上层网络协议;即载荷数据的类型,因此IEEE802.3帧只能用于专用LAN,如:IPX

2、Ethernet-II帧格式采用“类型”字段,可以标识上层网络协议,即用来标识载荷数据的类型。如:该字段的值为0x86dd,则表示载荷数据是一个IPV6包;如果该字段的值为0x0806,则表示载荷数据是一个ARP包;如果该字段的值为0x8848,则表示载荷数据是一个MPLS报文,等等。这也就是Ethernet-II帧使用更加广泛的原因!

让我们在一同看看以太网帧格式中其他字段的含义:

1、目的MAC地址:该字段有6个字节,用来表示该帧的接收者的目的地;目的MAC地址可以是一个单播MAC地址、或组播MAC地址、或一个广播MAC地址。

2、源MAC地址:该字段也有6个字节,用来表示该帧的发起者(出发地)。注意:源MAC地址只能是一个单播MAC地址。

3、载荷数据:该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46--1500字节),它是以太网帧的有效数据载荷,载荷数据的类型由前面的“类型”字段表示。

4、CRC:该字段有4个字节,主要作用是对帧进行检错校验;创建每个帧都要用它,接收主机收到帧后将运行CRC,查看结果是否相同,否则,将认为发生错误并将帧丢弃!

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目的MAC地址的种类不同,以太网帧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单播以太网帧:目的MAC地址为一个单播MAC地址的帧。

组播以太网帧:目的MAC地址为一个组播MAC地址的帧。

广播以太网帧:目的MAC地址为一个广播MAC地址的帧。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大家学会了吗?

别忘了在《今日头条》中的《西瓜视频》或《视频》中搜索《实验笔记》并关注;其中有我们相关话题的模拟实验视频共大家参考学习!

记住:“《实验笔记》是你身边的学习笔记”!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