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間世》偶感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莊子.人間世》第一段就表達了莊子對與世間的態度:先把自己弄好,才能顧得上弄別人。

怎麼弄呢?莊子在第二個回合就給出了答案:齋心虛己。怎麼齋心虛己呢?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維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什麼叫虛而待物呢?

莊子舉了兩個大樹的例子。

一顆大樹特別大,好幾百人都抱不住的大,長在廟裡,很多人都來供奉,一個木匠來找木頭連看都不看這顆大樹,說這顆大樹啥都做不了,是個廢柴。大樹晚上託夢給這個人說:你說我是廢柴,你知道為啥我能長這麼大麼?就是因為別人覺得我什麼都做不了,我才能長這麼大,長到這麼大才能讓這些人覺得我很偉大,來祭拜我,我沒事託託夢度化一些人。長小了能行麼?

另一顆大樹,也是特別大,大到可以有數千輛車在樹蔭下乘涼。解決了太多問題了。也是因為這個材料幹啥都不行才能長這麼大。

莊子後面還舉了幾個殘疾人的例子,意思是說因為這些人是殘疾人,才可以不被一些徵兵呀,稅收呀這些事煩擾,所以能“中道而不夭”,一直活到天年呀。

很多人說這是莊子的無用而用之觀念。其實也對,因為無用,才可大用。

但是我覺得,更應該是莊子的一種入世的態度,而且對人要求特別高的一種態度。就是你還沒有虛己,就好好顧你自己,別沒事瞎得瑟,學了點東西就要解決世界多大的問題。只有修好自己才可以“無用而大用”,大用之後讓人感覺很舒服,做了對別人有用的事也不需要顯擺什麼,這就是所謂的“至人、神人、聖人”。

莊子是叫我們都要做入世的神仙,而不是做個“世間人看來是神仙,老天看來是個小人的人”,人人都想做馬雲,那麼馬雲是神仙還是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