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晚唐時期,朝廷動盪,權臣橫行,藩鎮之間相互爭鬥不休,百姓苦不堪言,大廈將傾,末世來臨,一片哀鴻悽慘之像覆蓋在大唐這個曾經龐大的身軀上,留下無數昔日榮光之幻象。晚唐的詩人們也是在時代巨大的漩渦中,努力前行,以時事為紙,以見識為墨,用手中的筆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良言,寄託情思和志向,留下無數孤獨掙扎的身影。

晚唐有位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因不願獻媚於權臣,也不願苟活於朝堂,在晚唐朝政無所進展,君主被挾持,政治理想和抱負難以實現,心灰意冷,隻身南下隱居,於是南下福建,隱居山林,教書育人,這個人就是晚唐詩人韓偓。韓偓有一首描寫暮春景象的詩作,悽清寒冷,彷徨無助,感情自然流露。

《春盡》

唐代: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 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閒易有芳時恨, 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 清晨猶為到西園。

這首詩是韓偓晚年寓居福建南安時候所作,全詩寓情於景,寄情春色之凋落,心情也雖暮春的景色,低落萎靡中卻獨有一番深意。春季本該是花團錦簇、清新明亮、心曠神怡的季節,即使是暮春也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草色青青人不寐的風景。而詩人晚年寓居福建南安,與朋友聯繫孤立,有志難伸,孤獨終身,悽苦彷徨的心情可想而知。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首聯描寫暮春景色,詩人愛憐晚春的景色,最近幾日都是醉酒狀態,渾渾噩噩,醒來才發現衣服上見到酒汙的痕跡。語言平實樸素,此聯頗有點醉生夢死,想要挽留晚春景色,卻欲罷不能,唯有借酒澆愁愁更愁,以買醉來消磨內心的苦悶。惜、醉、見,通過動詞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悽苦和無助,用所見所作來表現詩人內心深處的心境。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頷聯繼續描寫晚春景色,用墨細膩,描寫入微,清緩的水流上浮起了無數的春花,落花不是無情物,朵朵徜徉隨波逐流,很快就消失在另一條小澗之中。抬頭望天,片片雲彩帶著雨點飄落在不遠處的孤村中,滴滴落下,潤物無聲。細水、浮花、斷雲、雨滴、孤村,一片的灰色暗淡的場景,彷彿映襯出詩人內心的悽苦和悵恨。

此聯中“浮”字用得極其巧妙,即有實景中春花落水後的景象,也有流水的縹緲之意。古人有認為“漾”,水波盪開的樣子,但沒有“浮”巧妙,落花飄起的這種輕盈之態,缺失了那種動態之美,沉浮的狀態,落花的上下起伏,可謂浮的巧妙。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頸聯由寫景轉到抒情,人閒暇的時候容易觸景生情,忙碌之後詩人因不堪權勢,避居南安,終日無所事事,心有志向卻難有作為,在這春天美景之時,辜負了這春季美景,內心充滿惆悵和悔恨。詩人身處閩地,與朋友也相隔千里,內心情緒無人可訴,苦悶難解,惆悵難平,天遠地自偏,這閩地難以招到老朋友的忠正之魂。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尾聯採取情景交融和倒裝的寫法,悅耳動聽的夜鶯之聲,從西園那邊傳了過來,婉轉悅耳,清脆明亮,流動的鳥啼聲令人悅耳,夜鶯還是每天早上都特意飛到這西園來,聲悅耳,景優美,夜鶯彷彿給我帶來深厚的情意。以黃鶯之聲與詩人此時此景的形態相對比,辜負這大好的美景和悅耳鳥啼,美景如斯,殘軀如此,枉負了這靈巧有趣的瑩兒,每日以動聽之聲打動詩人的耳朵。

韓偓的這首詩充滿了惆悵、彷徨和苦悶之意,惜春、浮花、斷雲、芳時恨、古魂及最後的黃鶯,都用來映襯詩人在晚春時節,殘花流水,冷雲苦雨,孤村衰人,灰暗消極的場景中唯有這靈動的黃鶯,啼叫悅耳,靜美中可見愁苦淒涼,此詩作可謂契合詩人此時此次此景的心態,是一篇值得好好品讀的好文章。

韓偓一首描寫暮春的詩作,細水浮花歸別澗, 斷雲含雨入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