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坑爹",為什麼劉邦老爹全身而退,馬超老爹被夷三族?

同樣是"坑爹",為什麼劉邦老爹全身而退,馬超老爹被夷三族?


漢初和漢末,發生兩起"坑爹"事件:

漢初楚漢相爭時,彭城大戰以後,漢高祖劉邦的老爹劉太公和老婆呂雉被項羽抓獲,扣在軍中做為人質。廣武對峙時,項羽威脅劉邦投降,否則烹殺他"老爹",結果劉邦說出了那句"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爾翁,則幸分我一杯羹"的名言……拒絕了項羽的撕票要挾。後來劉邦和項羽簽訂鴻溝協議,項羽放回了劉太公和呂雉。

同樣是

劉邦老爹劉太公差點被項羽烹了

東漢末年,西涼軍閥馬騰歸順曹操,攜兩子馬休、馬鐵及全族200多人在鄴城上班,馬超統領馬騰的西涼軍屯駐槐裡。馬超的老爹馬騰、弟弟馬休、馬鐵及全族200餘口相當於人質被曹操扣在鄴城,以牽制馬超。建安16年,馬超不顧"老爹"和兩位弟弟及全族200多口人的生命安全,發動叛亂,與曹操在潼關大戰被曹操打敗。建安17年,馬超再次叛亂攻打冀城時,馬騰、馬休、馬休及全族200多口人被曹操全部斬首。

同樣是

馬超造反,老爹馬騰被滅三族

劉邦和馬超,同樣的是在"坑爹",為什麼劉邦老爹能全身而退,而馬超老爹卻被夷三族呢?箇中原因分析如下:

一、實力相差太大沒有對等談判機會

劉邦老爹能夠全身而退,是劉邦和項羽談判和解的結果。馬超也想和曹操談判,但曹操不給馬超以對等談判的機會,根本原因是馬超與曹操實力相關太大,贏不了曹操的尊重。

楚漢相爭剛開始時,劉邦雖然弱於項羽,但由於漢軍東歸心切,加上當時天下有18路諸侯,單個諸侯的實力都不強,劉邦在和項羽正面硬槓前,先後平定三秦,實力壯大到可以和項羽相抗衡,東出彭城時,沿途又聯合了五路諸侯力量,實力已超項羽。彭城之戰雖然慘敗,但元氣未損,經過蕭何後勤及時補給,不久又滿血復活。因此,才能在滎陽和項羽長期對峙。

韓信滅魏後,分兵北上,破趙、定代、降燕,正在進行滅齊的準備。英布又歸順劉邦、彭越又在項羽背後用游擊戰術不停地疲楚,因此廣武對峙時,劉邦整體實力已強於項羽。項羽打不贏劉邦,只能拿烹劉太公威脅劉邦。

同樣是

彭城之戰,劉邦老爹劉太公、老婆呂雉都被項羽抓為人質

劉邦是關鍵時候兒女都不顧的人,要烹老爹當然不會上心。再說了,即使投降,等待他們一家子的不是劉太公一人被烹,而是全家被烹。鴻門宴放虎歸山一次,項羽不可能再養虎遺患的。

搞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劉邦沒得選,別說烹了劉太公,就是劉太公和呂雉一起烹,劉邦也不會屈服就範的。

劉邦不就範,項羽也不會真的就要烹了劉太公的,因為劉太公還有用,還可以作為談判籌碼。之所以劉太公是談判籌碼,因為項羽沒有什麼籌碼了。雖然正面硬槓,劉邦不是項羽對手,但是韓信攻城掠地,把項羽的楚地周邊都打了,項羽派出第一大將龍且及20萬精銳楚軍去打韓信,結果在濰水被韓信打得全軍覆沒,龍且被射成刺蝟。

龍且死後,項羽真正地害怕了,於是就用劉太公作籌碼和劉邦談判。由於韓信擁兵自重,坐地起價,不肯勤王,劉邦一時也拿項羽沒辦法,這才鴻溝議和。

因此,劉太公能全身而退,完全是因為劉邦的實力那時已經強過項羽,劉太公作為籌碼不能死。鴻溝議和後才能全身而退。

再看看馬超,和曹操的實力對比就差得太遠了。

漢末天下十三州,建安16年時,不算馬超所在涼州,曹操獨佔八州,經濟實力、人口總量、軍事力量都遠強於馬超。馬超的關中及涼州有大大小小的軍閥十幾個,合起來綜合實力都遠遜曹操,分開來更是一盤散沙,無法同曹操抗衡。

馬超起兵之初,憑藉西涼兵的悍勇以及鍾繇的軍事外行,很快攻下長安,進軍潼關。在潼關陣前,馬超也一度佔據上風。曹操雖然渡河時差點丟命,但因為實力差距較大,曹操一直表現得風輕雲淡、舉重若輕。

《三國志.武帝紀.曹瞞傳》: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大敗之後還能大笑不當一回事的,也就曹操了!

這也可見,曹操根本不把馬超當一回事!

果然,曹操在渡過開局的艱難之後,謀略及綜合實力的優勢開始發揮。築甬道保障糧草供應,又用疑兵之計大敗馬超。馬超多次挑戰,曹操就是不理。

同樣是

潼關之戰中的馬超

馬超見取勝無望,就寫信給曹操和談,要求允許割據,曹操不答應,馬超無可奈何。

曹操後來利用天氣原因,築冰城堅守,馬超再次挑戰,曹操就是不出戰,馬超及關中聯軍沒辦法,再次提出和談,還是要求割據,並送人質過來,以示誠意。

曹操採納賈詡計謀,假裝同意,乘機實施離計間,導致關中聯軍自相殘殺,曹操乘亂髮動攻勢,大敗馬超,一直追到安定因後方有危機才撤兵。

潼關之戰中,馬超除了開局佔優外,後面一直被動。因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曹操沒有給予馬超對等的待遇,馬超兩次求和請求割據,甚至送兒子過來當人質,曹操都沒答應。

所以,談判要看籌碼,歸根到底是看實力,實力差距太大,即使談判成功,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簽訂的條約往往是不平等條約。

二、德不配位無法贏得對手尊重

談判要想取得成功,贏得對手尊重很重要!

贏得對手尊重,首先靠實力,實力強對手會尊重你!其次,要靠精神,實力弱,精神可嘉,對手也會尊重!

劉邦儘管出身不如項羽高貴,但也屬於基層公務員。戲下分封后,為什麼18路諸侯兼併到最後,只有楚漢相爭?而不是楚趙相爭、楚齊相爭?劉邦為什麼能從從諸侯中脫穎而出成為項羽的主要對手?

深層次分析,劉備是在"德"方面佔優!

首先,反秦過程中,劉邦通過"以德化敵"率先入關。

劉邦和項羽遵守懷王之約,劉邦沿著黃河南岸西進,項羽北上渡河救趙。

劉邦西進過程中,得儒生酈食其相助,一路上採用"以德化敵"的策略,通過施德化、收人心,讓一些州郡不戰而降,大大降低了西進路上秦軍的抵抗強度,最終率先入關。子嬰投降後,劉邦又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贏得關中的民心,這都是"德治"的結果。

同樣是

劉邦以德治國

反觀項羽,北上後雖然上演了破釜沉舟的壯舉,一舉擊敗章邯,但在新安坑殺20萬降卒讓項羽的名聲降至冰點,加上項羽又喜歡屠城,惡名在外,秦軍拼死抵抗,遲滯了項羽西進的步伐。項羽慢,是慢在"德"上。

而其它16路諸侯,要麼作壁上觀,要麼是投機分子,既無德也無力,最終淪為楚漢相爭的背景板。

其次,劉邦還定三秦,是打著遵守懷王約定的旗號。

"守信"是"德"的重要內容。

劉邦和項羽彭城分兵時,楚懷王熊心就和二人約定,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劉邦通過"德化"率先進入關中後,項羽先是以劉邦封了函谷關為藉口要起兵攻伐劉邦,後又設鴻門宴要殺劉邦,最後迫於各方壓力放了劉邦一條生路。但卻關中一分為三,封了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而本來應當封為關中王的劉邦卻改封為漢王,把劉邦趕到漢中和巴蜀去了。

但"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已是天下皆知,並且三秦百姓痛恨章邯、董翳、司馬欣,盼望著"約法三章"的劉邦回關中,因此,劉邦見時機成熟,當年8月就暗渡陳倉,輕鬆還定"三秦"。

"還定三秦"之所以順利,也是劉邦"德治"做得好,民心向漢。

其三,劉邦東出,是打著為懷王報仇旗號的。

項羽分封18路諸侯時,楚懷王熊心還是天下共主!但這個共主其實也就是項羽手中的一個傀儡,可是項羽連一個傀儡都容不下,派人在徙懷王南遷的路上殺了懷王。

這事後來也是傳得天下皆知,項羽的形象嚴重受損。

劉邦正好要東出函谷,進兵彭城,因此大張旗鼓地為懷王發喪,並打著為懷王復仇的名義,拉攏中原的五路諸侯共同進軍彭城。

由於劉邦師出有名,一路上也是勢如破竹,沒遇什麼抵抗就打到彭城,端了項羽的老窩。

劉邦就是這樣,雖然本人有流氓習氣,不像項羽有貴族氣質。但劉邦做事處處佔著理,並且以德感化人心,所以從彭城之敗到滎陽對峙再到廣武對峙,雖然屢戰屢敗,但劉邦依然得人心,依然能補充到兵源,也依然受到項羽的尊重和高看。

因為項羽尊重劉邦,所以項羽和劉邦之間有談判的可能!

而馬超就不同了……

馬超起兵首先就不佔理,僅僅是懷疑曹操要假途滅虢,就貿然起兵,並不得民心。

其次,馬超的老爹馬騰和兩個弟弟及全族200多口人在鄴城做"人質"呢,貿然起兵,就是不顧人質死活,逼著曹操撕票。像這樣的不顧親人死活,只顧自己的一己私利之徒,曹操看不起。

其三,韓遂與馬超有攻父殺母之仇,馬超認賊作父,讓曹操更看不起。

因為馬超的人設太低,道德水準太差,這樣的人曹操看不上,更不敢收為己用。

同樣是

馬超人帥人品不帥

曹操早年徵宛城的時候,張繡本來投降了,但是因為曹操好人妻佔有了張繡的嬸子鄒氏,惹得張繡大怒,降而復叛,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但曹操對張繡的道德人品佩服,所以當官渡之戰前張繡再次來投時,曹操接納了張繡。

同樣的下邳之戰後,呂布被擒,呂布希望投降曹操,但考慮呂布人設太低,曹操不接受呂布投降,而直接殺了呂布。而人品比較高的張遼就被曹操接收了,成為五子良將。

官渡之戰中同樣投降曹操的許攸,因為人品差,貪髒枉法,曹操用完就棄了。

馬超的人設是非常低的,這一點拙文《坑爹坑弟坑家族,坑妻坑子坑朋友,馬超"人設"之差遠超呂布》詳細分析過,曹操連呂布都不願意接納,怎麼接納比呂布人品還要差的馬超?

接納投降曹操都不願意,馬超提出談判的要求,曹操怎麼可能答應?

因此,劉邦能通過談判讓老爹及老婆全身而退,人品道德比較高是重要因素。而馬超因為人品道德太差,曹操連談判機會都不給。

馬超"德"與"力"都差距太大,還妄想割據關中,這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在建安17年馬超二次造反圍困冀城時,馬騰三族200多口人,曹操連用作籌碼的想法都沒有,直接下令團滅,讓馬超背上"背父逆子"的罪名愧疚終生。

三、對手性格不同結局也大相徑庭

除了"力量"和"品德"因素外,劉太公能夠倖免於難、馬騰卻慘遭滅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運氣,劉太公運氣好是因為綁票者是項羽;馬騰之所以倒黴,是因為綁票者是曹操。因為項羽和曹操,是性格大相徑庭的兩種人。

項羽和曹操雖然都嗜殺,都喜歡屠城,甚至都很殘忍!但性格中還是有明顯不同的,就像基因一樣,細微的差別,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項羽殘忍中有"婦人之仁",導致他喜歡沽名釣譽。

對項羽來說,面子比裡子重要,名聲比生命都重要。

因為這個原因,擔敢罵項羽的,不給項羽面子的,項羽不是殺就是烹。打下滎陽後,守滎陽的周苛被俘,項羽勸降,周苛大罵項羽,說項羽不是劉邦對手,項羽一生氣,烹了!周苛就被煮熟了。

同樣是

項羽雖然殘忍,但卻有婦人之仁

項羽燒了咸陽,要引兵東歸回彭城,有人勸說項羽最好定都關中,項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繡夜行,結果勸說的人罵了一句"沐猴而冠",項羽聽說了,又把這個勸他的人煮成熟肉了。

這就是不給項羽面子的人下場。

鴻門宴上,項羽本來可以殺了劉邦,但是劉邦的態度非常謙恭,讓項羽下不了手,又顧慮到諸侯背後說他不守信義,於是就縱虎歸山,反映了項羽"婦人之仁"的性格特點。

劉太公和呂雉,項羽也可以烹了,但對老人和女人動手,會讓項羽這個貴族很沒有面子,特別是自己在那幫能征慣戰的部下面前,這樣做會透露出自己打不過劉邦的信息,會影響軍心。再說,留下劉太公和呂雉,打贏劉邦一起烹也不遲,打不贏還有可能作為籌碼呢。

劉太公和呂雉,也就是因為項羽的"婦人之仁",而得以活下來。

馬騰就沒這麼好運氣了!

因為綁票者曹操,可是一個沒有半點"婦人之仁"的殘忍統帥!曹操做事喜歡斬草除根,殺呂伯奢、殺董承、殺伏完、殺孔融,都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曹操還有一點,不慕虛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曹操明確說"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江湖未靜,不可讓位"!

曹操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所有威脅曹操權位,與曹操的志向不合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更不會放虎歸山了。

荀彧是在曹操最困難的時候來投,幫曹操熬過最艱苦的階段,但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就被曹操逼死。

道德楷模、剛正不阿的崔琰因為反對楊訓拍馬屁,就被曹操先處刑後處死,死得比竇娥還冤。

同樣是

曹操不慕虛名,做事不留隱患

曹操性格多疑,對沒有威脅的人非常大度,比如張繡,二次歸降時,大度接納。而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寧願處死也不留後患,比如呂布。而自從一時大意,讓劉備放虎歸山後,曹操的警惕心更強,更不會再犯放縱劉備的錯誤。

馬騰遇到不留隱患、不慕虛名的曹操後,除了馬超造反前先死,否則沒有活路。

因為一旦曹操放馬騰歸山,以馬騰的威信及馬鐵、馬休的能力,一旦割據西涼,曹操雖然不怕他們翻天,但卻會形成牽扯很大精力的隱患。曹操最怕的就是西涼軍利用西涼的地形和他打持久戰,最高興的就是西涼軍聯合起來和他打野戰。

《三國志.武帝紀》:始,賊每一部到,公輒有喜色。賊破之後,諸將問其故。公答曰:"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徵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

曹操為了不讓馬騰形成隱患,因此,必須對馬騰下死手,馬騰臨死前,除了抱怨馬超這個坑爹的逆子外,還能怨誰?

綜上,同樣的"坑爹",因為馬超和劉邦,在實力、人品和對手方面大相徑庭,作為人質的劉太公和馬騰,最後的命運也就完全不同。劉太公和呂雉能夠全身而退,得益於劉邦的"德"與"力"俱高,且利用了項羽"婦人之仁"的弱點。而馬超,"力"與"德"都與曹操差距太遠,且曹操又有不慕虛名、不留隱患的性格,因此,馬騰除了被不知天高地厚的馬超坑死之外,根本沒有其它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